第RB06版: 日报06版
          

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儿

□王捷 

  2013年,全国将有699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于1990年。第一批“90后”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就业年”。

都说今年是大学生就业“最难季”,那么到底难在哪儿呢?

难在毕业大学生人数史上最高。就业被贴上“最难年”标签,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打悲情牌,博取人们的同情,而是现实的写照。因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年为680万人;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难在经济发展没有全面恢复,就业岗位少。国内经济受全球形势影响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同时,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转型,经济发展增速压低、放缓,全国GDP增速由过去的两位数降低到8%左右,就业形势必然紧张。据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

难在令人头痛的户籍门槛。户籍门槛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老大难。比如,一部分大学生一路过关斩将,闯过了简历筛选、初试、面试三关,甚至与用人单位草签了协议,可到了最后正式签三方协议时才发现,在北京就业存在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不超过27岁,博士不超过35岁”的京籍户口门槛,这无疑狠狠地刺痛了业已交瘁的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难透视民生难,解决就业难,既要从民生角度着眼,打破影响就业的各种藩篱,又要完善服务,多管齐下。    (据《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