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和谐稳定千家乐创新管理百姓安———写在我市蝉联“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之际

□本报记者 陈静

5月31日,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淇滨区被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这是我市和淇滨区继2008年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区之后再次获得该荣誉,并且是省辖市和县区同时蝉联,这在全省是唯一的。

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我市,如何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构筑平安和谐环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让百姓的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6月4日,记者就我市如何深入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采访。

化解矛盾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浚县的赵香荣曾经营一家商店,附近某国有单位的负责人郭某等人经常赊购商品,欠款达11万余元。郭某离职后,赵香荣多次催要欠款无果后,便开始上访。

去年5月9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合民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门在浚县召开全市信访稳定工作三级联动巡回研处现场会,对全县存在的信访案件逐案分析原因,商议解决办法。半个月后,赵香荣拿到了拖欠5年的货款。

赵香荣信访一案只是巡回研处现场会解决的众多信访积案之一。为了更好地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三级联动巡回现场研处机制,由主管市领导带队,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深入县区、乡镇、重点企业,会同县(区)、乡(镇、街道)负责人研判解决。自去年5月份以来,坚持每月进行一轮,已化解重大疑难复杂问题140起,无一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

我市还探索实施了“错峰、坐班约访、领代访、现场办公、事中回访、专业调解联动、工作台账、三级督办”等八项制度,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坚持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推行“一听二查三算账四研判五审报六跟进”(即听县级包案领导汇报,查看卷宗资料,与信访当事人见面,逐案分析情况,解决方案向县区和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反馈)评估方法,做到了应评尽评,在全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被中央维稳办誉为“鹤壁模式”。与此同时,积极完善大调解机制,在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农民工工资等重点领域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科技支撑

打防并举维护社会稳定

    

“现如今,遍布街头、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就像织起了一张天网,保护着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9岁的市民王喜梅这样对记者说。

科技引领、信息化支撑护航平安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治安防控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我市依托强大的视频监控网络,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的动态管控,实现了车过留影、雁过留声、人过留痕、事过留迹。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共投入近亿元资金推进技防建设,目前市、县、乡全部建立了监控平台,市监控平台与省公安厅实现对接联网,安装监控探头1.2万余个,城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视频监控村达到83%,14个乡镇实现视频监控村全覆盖。同时各县(区)、乡(镇、街道)还建立专职巡防队45支共829人,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牢筑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网”。

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就集中打击什么,哪里治安秩序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了对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全市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抢劫、抢夺、盗窃等群众反映突出的案件同比均下降10%以上。

  服务为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们小区的住户,全是采煤沉陷区搬迁来的居民。刚搬来的两年,几乎天天有人吵嘴、打架、上访。”回忆起以前,淇滨区黎阳路办事处福源社区党支部书记郭银生语气中透着无奈。

“现在,人们心气儿顺了,社区服务也搞起来了,大家对生活越来越满意。”郭银生说,能发生这样的变化,全在“网格化管理”的力量。

为真正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我市推行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农村,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把每个乡镇划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内的中心村设立服务群众工作站,乡镇干部工作、吃住在工作站,一线解决群众诉求。在社区,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选配两三名网格员,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和民生事务,零距离、面对面服务群众。去年以来,网格管理员和干部干警入户走访率达到93%以上,(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