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哈利·波特”载入文学史册
2013-07-10 02:00:41
J·K·罗琳和她的作品哈利·波特》。
三卷本、260万余字的《英国文学通史》于近日出版。这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常耀信、索金梅等坐冷板凳”5年之后的心血之作。据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凡介绍,它是我国英美文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史学作品,在非英语国家亦属罕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更具吸引力的可能是“哈利·波特”“007”等通俗作品首次登堂入室,进入了英国文学“正史”。
谁能入选《英国文学通史》
现年48岁的英国女作家J·K·罗琳和她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在书中占据了将近6页的篇幅。她创作的7部全球畅销的《哈利·波特》小说被编者评价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在人类感情趋于程序化的今天,帮助人们获得本能的想象力”。
J·K·罗琳是列入《英国文学通史》中最年轻的作家。作为入选的二战后12位英国通俗小说家之一,她得到的笔墨最多。此外还包括塑造了詹姆斯·邦德(特工“007”)形象的伊恩·弗莱明,以及《霍比特人》和《魔戒》的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这些作家只占了“一席之地”。着墨在万字以上篇幅的重点作家在150位左右。至于大文豪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狄更斯等的篇幅更长。
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冲表示,通俗文学入“正史”,是值得称道的学术实践。他指出,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一种经典建构。英美文学研究者也是每隔多少年就要重写文学史。经典在不断变化,有些作家进来,有些作家出去。
“大多页数给人启发”
我国1949年以来曾多次出版英国文学史。令人印象颇深的一点是,《英国文学通史》一改学术著作素来的严肃面目,语言诙谐优美,颇能吸引学术界以外的普通读者。如,在回顾18世纪后期,科学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中引起的变革时,书中写道:“过去宇宙显得很小,年龄也不过六千年,地球是它的中心,上面挂着个太阳。现在不同了。17世纪的望远镜、18世纪的显微镜,使时空顿时出现爆炸性扩张,世界在不知不觉间从一元变为多元,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已经无法解释伽利略在天上、理查德·胡克在一只苍蝇眼里所发现的东西。”
常耀信说,他们写作中仿效的一个标杆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评论热时的一批“重新发现”美国文学的评论家的作品。他坦言,他们力求做到有新意,“大多页数上有让人感到启发的东西”。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