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打烧饼起家的面食店老板
——张玉军艰难创业记

□本报记者 岳婷婷

     

  今年38岁的张玉军当初怀着想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艰难地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和妻子不怕吃苦、不怕跌倒,靠着自信诚信,永不放弃追求,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不到三个小时,两吨营养鲜面食品批发一空

     

  7月27日清晨4时50分,闷热的天还不太亮,我市一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记者观察到,张玉军经营的营养鲜面批发档进货的客户非常多,张玉军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的老顾客,一边帮着其他顾客装货,妻子忙着算账收款,两个营业员抓紧售货。大超市客户一要就是几百斤的普通面条、油面、朝鲜面、烩面、热干面、饼丝等,小的饭馆也是几十斤地买手擀面、柳叶面、荞麦面等各种鲜面食品。

车流人流不断,送走老客户,又迎来新客户,张玉军夫妻和员工们都忙得满头大汗。刚6时多点儿,张玉军家的2000多公斤营养鲜面食品批发一空,市场内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张玉军说:“我们每天晚上9点开始加工鲜面,因为品种较多,我们夫妻俩加上三个员工,要忙一夜。第二天一早4点多就开始批发,一般6点多就能批发完,天天忙得像打仗一样,虽然有点累,但看着生意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就很舒畅。”

  从打烧饼、养鸡、开美容院,到开面食店,张玉军的创业路一波三折

    

  最初创业时,张玉军和妻子仅有20多岁,那时他们在山城区的农村生活。劳作一天后,总觉得还有使不完的劲,想干点啥挣钱,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张玉军的妻子对记者说:“没想到创业的路那么难走,当时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刚开始,夫妻俩从摆小摊做起,打烧饼挣钱。干了一段后,他们又想搞个大点的项目,看到别人养鸡干得挺好,他们也筹资干起了养鸡。可没想到的是,养殖行业风险很大,干了几年钱没赚到,竟然还赔了13万元。

张玉军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又到市区办了一个小美容院,惨淡经营了一段时间,生意还是做不下去了,算算账,又赔了3万元。

张玉军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决定想清楚后再做。于是,他来到淇河边一家农家乐当厨师,妻子则到亲戚开的面条店帮忙。后来,面条店生意越来越好,张玉军也过来帮忙。张玉军夫妻俩边干边学。一次,在和一个生意很成功的老板聊起如何创业时,这位老板建议,先从小店干起,逐渐扩大生产。面条在河南是个传统行业,想经营下去,不难。如果想做大,不容易,要多动脑筋。

淇滨区一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好后,在亲戚的鼓励下,不服输的张玉军经过深思熟虑,2012年在市场里开了门面,做营养鲜面食品批发生意。

     

  “市场需要啥,我们就生产啥”

   

  张玉军投资购买了和面机、压面机、切面机及附属工具。一开始他们就生产五六种面条和饼丝,尝试着批发,看到生意还行,张玉军决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品种,以面食为主线,继续发展下去。店里新增加了设备,陆续生产推出刀削面、饸饹面、柳叶面、热干面、荞麦面等十几种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客户也比较认可。

为了打出品牌,张玉军重点在保证质量、提高服务、增加新品种上下功夫。具体就是只用证件齐全的大厂家生产的面粉,严格把好生产环节卫生;保持价格优势,不管是大超市还是小客户都要热情服务。目前,他又在调研市场,准备再上一些如蔬菜面、鸡蛋面、杂粮面等新品种。

张玉军高兴地说:“我会顺应市场,不断增加营养鲜面食品的品种,不断扩大规模,市场需要啥,我们就生产啥。下一步,我计划在面食批发区再增加一个柜台,位置靠前移,20多种营养面食食品在柜台上一字排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达到客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