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郑欧班列:让产业寻找“郑州定位”———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汪鸣长期从事综合运输的研究和规划,他脑子里装着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地图。大河报记者采访他时,他坦言一直关注河南、郑州的“一举一动”。

●眼下:学会物流服务,学会货物组织

汪鸣说,综合交通运输,或者现在时尚说法物流,都包括这样两个层次的概念:一是自己没有货,给别人干;二是自己有货,给自己干。其实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省,这两个层次区分并不明显,而是错层交织。自己有货,但是不够,所以既为自己干,也为别人干。

为别人干,就需要货物的组织。因为只有组织货物,才能有运输、仓储、分拣、快递等链条的延伸,才可以增加附加值。汪鸣看来,依托郑欧班列,郑州需要立即学会两样本领:学会物流服务;学会用全产业链的组织方式。这都需要下一番大功夫。”

●长远:学会产业组织,倒逼产业调整

汪鸣说,从连云港通过阿拉山口去向欧洲的集装箱,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徘徊在不到10万箱的年运量上,这与我国当下的产业结构、产品分布有关。

国家已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拿到国家批复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应该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分析在航空运输、路面运输齐全的条件下,研究产业的布局和调整。特别是产业的组织,汪鸣反复强调这一点。

●转变:现在离岸结算,变为售后结算

汪鸣说,郑州在20年前就可以开通这条线路,为什么没开?因为我国当下产业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只赚加工费的生产方式阶段,导致铁路货运“挣钱”难。

怎么办?改变结算方式。

汪鸣说,举个例子,虽不恰当,但是很容易说明问题。通过海运,卖一个手机赚1块钱,可是现在用铁路运过去,就可能只挣5毛钱,甚至不挣钱。因为现在我们只单纯“加工”,结算方式是离岸结算。如何销售到顾客手中,与我们无关。这样流通环节的钱都被欧洲人赚走了。这样的出口结汇模式已经落后。

“换个思路,”汪鸣提示, “我”把商品运输到当地再卖,发现当地商店里手机卖5元,好,“我”用3元卖给超市,比原来多挣2元,其中1元补贴运费,还比原来多赚1元,“这就通过将产业链组织起来,使产业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