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 日报07版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广土

  所谓家庭氛围,就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孩子从呱呱落地到成人成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无可选择地接收着家庭生活的种种信息。家庭的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乃至人格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爱劳动、爱清洁、懂礼貌的良好性格;不良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养成胆小多疑、自私自利、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的不良行为及性格。因此,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身心发育的重要因素,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每位家长应关心的问题。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人类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如果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说:“父母的义务是要把家庭变成乐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应该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创建学习型家庭不仅是孩子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作为父母,要树立“知识立家、知识睦家、知识兴家、知识富家”的学习理念,不断强化学习理念,确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使学习成为家庭活动的核心、家庭生活的新形式和基本状态。在家庭布设上,要突出学习氛围的营造,一个家庭可以没有书房,但是必须有书柜。没有书籍的家庭是苍白的,很难创设出一种读书的氛围,让孩子产生读书的欲望。

  另外,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指通过多种形式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能力,拓宽学习途径,绝对不是死读书本。

二是创建和谐型家庭。“家和万事兴”,在包括金钱在内的所有的家庭财富里,最可贵的就是和谐,就是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最好的保护,是孩子在家里能够安心学习的最大保证。很多家长为让孩子有一方安心学习的家庭空间而费尽心思,却忽略了这最简单的一点,值得每位家长反思。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营造夫妻恩爱、亲子和睦、孝敬长辈的和谐家庭关系。

三是创建民主型家庭。有人选择278名小学生进行创造能力调查,结果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创造力较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教养态度上多数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充分理解孩子的要求和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交流,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并能够以关心、支持的态度引导他们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这种类型的家庭对孩子爱而不惯、严而不苛,信任尊重,循循善诱,因而孩子往往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求知欲浓、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

四是创建健康型家庭。日前,《幸福1+1中产家庭健康规划白皮书》发布,白皮书对中国13个省、直辖市的50个城市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8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家庭健康规划,但仍有过半家庭不了解也没有做过家庭健康规划。人们常说,事业、金钱、爱情等一切都是后面的零,健康才是前面的一。无论对谁来说,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再好,各项素质再高,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无源之水。

  因此,在推进家庭氛围建设中,家长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做好家庭健康规划,和孩子一起关注健康,锻炼身体。

五是创建文明型家庭。讲文明、重礼仪是做人的起点。孩子的文明素养从哪里来?从家庭教育中来,从父母身上来。要想让自己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父母应该首先做到这一点。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庭还要从家庭文明建设入手,为孩子创造浓郁的文明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道德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