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7版
          

落实五项原则,不断规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
□广土

  实践出真知,认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知识和参与实践是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过程,认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人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健康成长。因此,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

但从目前我市中小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现状来看,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性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的要求仍未全面落实,社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全社会合力育人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和加强。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体验,注重寓教于乐,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手段,各学校应高度重视,落实好以下五项原则,确保学生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是活动的保障,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活动组织前,要对学生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掌握活动的注意事项,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制订活动计划时,要把确保学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部署,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制定强有力的安全工作措施。如注意防晒、消暑、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只有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购买保险,鼓励中小学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教育性原则。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是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因此,突出社会实践的教育性是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指导或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中,一定要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去着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练自我,完善自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

三是系统性原则。我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学校在育人过程中,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坚持系统性原则,做到统筹规划,科学部署,既要有组织和机构,又要有计划有安排,还要有实施和监督,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

四是经常性原则。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开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育人实践中,要坚持经常性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

五是就近性原则。学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就近原则,到符合安全标准,有资质的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所)等开展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到未开发的场所活动。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去市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前要了解路线、场所情况,完善有关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