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狂欢落幕,除支付、物流压力外,350亿元销售数据显示——
网络经济为拉动内需提供新动力
2013-11-13 01:58:40
□新华社记者 张遥 韦慧
数亿人参与的“网购狂欢”以350亿元落幕,“新经济”的活力凸显。在巨大的交易额背后,除了支付系统和快递公司面临的巨大考验外,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劲爆成交额透露的诸多信息。
有观点认为,电商造节只是将线下销售额搬至线上,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图谱浮出水面。
上网理财成消费新宠。“双十一”以最短时间销售额破亿元的,不是家电,也不是女装,而是首次参加“双十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卖仅10分钟,淘宝理财“双十一”产品国华人寿华瑞2号成交金额1亿元。“双十一”网购时间过半,有8家店铺进入“亿元俱乐部”,其中就有3家互联网金融店铺销售过亿元。今年以来大热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表现抢眼,成为消费新宠。
服装仍是网购主力军。“双十一”卖出了约50亿元的服装,女装销量是男装的6倍,行业规模与格局也可以管窥一二。
网购盛宴蔓延海外。首次开启的“双十一”网购海外专场上,港澳台及海外的总交易金额约2.2亿元人民币,国际转运平台处理5.4万笔订单。“国际版淘宝”为中国低迷的外贸出口打开另一种思路。
“我们更关注数字背后的东西,通过数字我们怎么样去真正地理解市场的力量。把做五六百亿、做千亿、做万亿的能力,放到真正地帮助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上去,真正地让整个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经济手段进行运转。”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在11日傍晚的媒体见面会上说。
狂欢效应凸显变革的可能。在电商行业流传的一个分析是,数据不等于数字,它不仅仅是每个月有多少订单、多少商品或二维码,甚至可以告诉你,顾客会不会再来、为什么没有来。
从这次网购狂欢来看,线上线下合作融合似乎进入“快车道”。但既有的商业模式总是希望衰退的过程减缓并采取多种方式阻击新模式,线下卖场自然不希望只成为线上消费的“试衣间”和体验店。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变革——今年打通线上线下参与“双十一”的商业地产企业银泰在探索“双赢”。实体企业应该在电商新消费时点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保障自身效益。
“双十一”狂欢效应为拉动内需创造了机遇,也让物流、支付、零售业甚至制造业在数据背后看到变革的可能,新的消费时点期待商业体系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