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活力之城活在哪里———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系列报道之二


鹤壁新城区一角(摄于11月28日)。            本报航拍图片(咨询电话:0392-3313875)


□本报记者 王利英 陈静 解静怡

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激发体制创新的活力,这是市委书记魏小东对活力之城进行的深刻阐释。

活力在鹤城大地迸发。

今年1至11月,我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59.63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市等;

今年,我市决定取消和调整64项行政审批项目;

…………

如何让城市更加有活力,关键在做!

如何做?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综治办、市文广新局、市文明办等单位负责人,他们就如何做好本部门工作,为鹤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打造活力之城,谈了各自的思路和打算。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升级引领城市升级。推进产业升级要在  转方式、调结构、促集聚、优布局上狠下功夫 

市发改委主任肖海水:产业是城市发展之基,是城市的活力所在。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升级引领城市升级。在产业升级方面,市发改委将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项目带动和技术支撑上狠下功夫。

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对3个特色主导产业,重点综合运用承接转移、延长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手段,加快初级加工环节集约化、绿色化改造,增强产业链中高端产品带动能力。对于两个新兴先导产业,重点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集中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在促集聚、优布局方面,市发改委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条完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7大产业集群。

肖海水告诉记者,在强化项目带动方面,市发改委着重抓招商项目谋划,促进重大项目引进;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投产;抓投产项目服务,促进提水平增效益。2014年重点抓好总投资1000亿元的135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当年完成投资超200亿元。

市工信局局长梁彦儒:我们制定了2014~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两年提升计划,初步筛选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150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80亿元,力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突破。市工信局将整合矿产、土地、部分优质企业等资源,通过政府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尽快组建集质量检测、标准制定、投融资、信息咨询、产品交易、专业展览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镁业集团,引领国内外镁产业发展,打造“中国镁谷”。认真落实我省以智能手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产业链完善、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引进、服务平台打造等工程计划,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升级。 

企业是工业经济活力的  载体,我市要在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企业服务、提高信息化 水平方面实现新突破

梁彦儒说,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源泉,突出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继续实施“助保贷”业务(指银行向“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打造企业家培训平台。 

在提高信息化水平上,促进淇县、浚县产业集聚区省级两化(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区内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网络化,打造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物流配送的信息化运营模式。

在提升工业运行监测分析水平上,市工信局将建立旬监测、月度调研、季度分析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肖海水认为,必须强化企业技术支撑。要通过信息技术、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用工人数。“具体来说,今后主要是推广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量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产业链拉长、产品做精,提升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销售向‘电商’转变,通过提供信息化技术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扩大企业知名度,拓展企业销售渠道。”肖海水说。

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是 增强城市活力的内在要求。 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大力气

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是增强城市活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做好多元化调解、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李传平:我市将探索完善多元化调解、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六位一体平安建设工作体系,打造平安鹤壁。坚持立体化防控,继续扩大以视频监控为主的技防覆盖面,完善人防队伍管理使用机制,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群防群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多元化调解方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刚性门槛和制度保障,提高稳评权威性,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发生。持续开展千名干警下基层,五联两帮一化解活动,健全干部干警下基层长效机制,促进一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服务群众。

持续开展鹤壁法律大讲堂、千名干警千堂法制课、法律巡回宣讲活动,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创建评选活动,稳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探索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法治化,努力把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定纷止争。

记者在县区采访中了解到,各县区都注重在发展中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以山城区为例,在棚户区改造和拆迁工作中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包括听取群众意见、分析研判、进行决策三个阶段。做好社会治理就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群众意愿,将矛盾化解在各个项目、工程推进之前。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  灵魂,提升人文精神活力就要 推进文化惠民,倡树文明新风

 

城市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在向世界展示其自然风貌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历史底蕴、现实风貌和未来愿景。它就像城市的名片,镌刻着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渊源。独具个性的人文精神让我们这座城市面貌生动,活力无限。

市文广新局局长陈高潮:提升城市人文精神活力,就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继续全方位免费对社会开放。同时加强文艺创作表演队伍建设,切实培养一批鹤壁本土的文化名人、文化名家、文化大家。

市文明办主任李怀新: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讲,活力之城体现在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心。我们要开展好各类创建活动,比如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引导越来越多的鹤壁人见贤思齐。开展好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等主题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要开展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像一粒粒种子,能催开善良之花,从而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鹤壁充满活力。

改革出活力。要用改革 去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推动 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市提出必须依托改革创新杀出一条血路来,特别是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市召开了“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活动动员大会,进行自我革命,通过转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来释放改革红利,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近日,市政府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调整64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21项,下放13项,合并减少11项,挂起5项,转为行政服务的有14项。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全市“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活动动员大会上,市委要求抓好统筹、严格审核、加强监督,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最优环境。在改革创新驱动下,鹤壁必将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