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餐难让他发现商机鹤壁“90后”大学生在京开餐馆
2014-01-09 23:47:02
□本报记者 陈海寅
1月8日早上,在北京建筑大学校门外一家快餐店里,一名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孩已开始忙碌。他叫刘思达,是北京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也是这家店的老板。
就餐难让他发现商机
前年秋天,18岁的刘思达从鹤壁来到北京建筑大学报到。一入学,他就发现在校就餐有点难。
“学校的新餐厅还没有建好,现在的餐厅满足不了学生的就餐需求,每到饭点餐厅里面人山人海,买饭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刘思达说,校外送外卖的餐馆也不多,学生就餐难成为普遍现象。
在不少同学都为此抱怨时,刘思达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学的课程排得不紧,有很多自由时间可以支配。”刘思达说,起初他只是萌生了开家餐馆的想法,但真正下决心去做,是受了一位朋友的鼓励。
“有位朋友在郑州读大学,他就在学校附近开了家饮品店。”刘思达说,他很欣赏这位朋友的勇气和魄力,自己也很快下定了开店的决心。
多方筹备餐馆开张
为减少创业风险,起初刘思达想到了找人合伙。但很多原本有合作意向的朋友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与合作。思忖再三,刘思达决定自己单干。
“从有这个想法时起,我就处处留意校外各个餐馆的情况,如它的营业情况、装修风格、人工费用、房租费用和饭菜的口味、质量等,甚至设想以后我开了店之后怎样提高竞争力、怎样吸引顾客。”刘思达说,由于前期对周边市场已有充分了解,所以他在找店面时也没有费太大周折。
“我在距学校正门仅30多米的地方租了一间约80平方米的店面。这家店原来就是餐馆,我接手后不用花太多资金修整,店门口还有一个公交车站牌。”刘思达说,他对这家店非常满意。在招到合适的厨师和服务员后,他的店于去年7月份开张了。
刘思达最开始主做鸡肉饭和饮品。“为尽快扩大知名度,每天饭点我都把做好的快餐拿到学校里卖,当时还没有哪家店以这种方式促销。”刘思达说,他的店很快就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为更全面地满足顾客的就餐需求,他又推出了盖浇饭、炒菜、套餐、麻辣烫等。
优质服务赢得客源
为吸引顾客,刘思达在饭菜的口味和品质上下足了功夫。只要听说哪家店的饮品、盖浇饭、麻辣烫或炒菜做得不错,他就跑去品尝,再取长补短提高店里的饭菜品质。
在经营中,刘思达也非常注重服务细节。“店里的生意80%来自送外卖。别的餐馆只在饭点送外卖,我的餐馆是随点随送。”刘思达说,他所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在周边餐馆中是最好的。
用心的经营、真诚的服务,使刘思达很快拥有了一大批固定客源。如今,餐馆的日均营业额已在千元以上。谈及创业的感受,刘思达说,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餐馆刚开业时,他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在餐馆里待着。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样吸引顾客。”刘思达的母亲李女士说,儿子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但在开餐馆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毅力超出了她的想象。
“能吃苦是每个年轻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要能吃苦,又肯脚踏实地地去做,就能创业成功。”刘思达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是摸索也是尝试。他会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为以后继续创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