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春节临近,又到了骗子们煞费苦心施展骗术的高峰期。民警提醒群众:莫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本报见习记者 张婷媛 武丹

春节临近,一些不法之徒各种骗钱花招频出,人们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为此,记者采访公安部门和有经验的市民,整理出一套安全防范攻略。

对方“太热心” 我们要小心

“春节期间是出行高峰,应提防火车站和汽车站的骗子,他们常以‘好心人’的面目出现,以‘火车站有熟人’等理由帮人购买车票,骗取票款。一些骗子还会冒充车站工作人员,以检票为由,调换旅客车票。”九州派出所社区警务大队教导员胡万国告诉记者。

据介绍,旅客在客运站内外,如有人用特别优惠的条件表示可以帮忙找旅馆、低价接送时,尽量不要理会,以防被敲诈勒索。如有不明身份的人主动前来搭讪、套近乎,尽量不要与其同行,不要把自己的行李交其保管,更不要把电话号码、家庭情况等个人信息告诉对方。

一定保护好银行账户及密码

胡万国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大家常会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互致问候,不法分子也会借机行骗。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者或其亲友的真实信息,使受害人对其所述内容信以为真。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模拟电话号码,在受害人电话上显示其家人或政府有关部门的电话号码,使受害人上当受骗。

据介绍,公安机关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法分子无论如何花言巧语,手法如何翻新,其最终目的就是索要受害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在节日期间,人们更要提高警惕,当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时,千万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

“便宜没好货”有一定指导意义

春节期间,除了警惕出行、电信骗局外,还要留意家门口的诈骗。

“过年好!我是某某公司的,来给您免费送‘福’字!”新春佳节,听到这样热情洋溢的声音,很多人都会开门,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轻信人。只要一开门,他们就借送“福”字向你推销假货。

还有些骗子会以过年单位发的年货吃不完,便宜处理为借口骗钱。这时一定不要贪小便宜,就算再便宜,质量没保证的东西还是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