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云梦山森林公园通过人工植苗造林与点播、撒播等直播造林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林地树种,恢复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达70%
2014-01-29 01:58:01
□本报记者 李鹏
“这里天蓝水清,绿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1月20日,带朋友来淇县云梦山游玩的赵青山说。
云梦山森林公园绿化是我市创森重要工程之一,现在造林进展如何?
4.5万亩园地满眼皆绿
1月21日,记者跟随淇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马淇山走访了云梦山、朝阳寺等处,看到绝大部分地方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这些树木与景区的奇峰、怪石、林海、云雾、溶洞等自然景观互相映衬,美不胜收。
云梦山森林公园南至云梦山与卫辉市毗邻处,北至灵山、凉水泉,东至淇县扶贫路,西至与林州市交界处,总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
公园内有孙家寨、天桥岭、金牛岭、朝阳山、老寨、五指山等高低不等的山峰48座,其中天桥岭为最高山峰,海拔748.4米。公园西部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奇峰林立,悬崖峭壁;东部山峦连绵起伏,山势开阔平缓,地貌千姿百态,形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公园一大半植被是侧柏、刺槐,此外还有枣树、柿树、核桃等一些乔木以及黄栌、五角枫、柿树、槭树、椿树等观叶类树种。”马淇山介绍。
人工植苗造林与直播造林相结合
云梦山森林公园树木种类算下来在90种以上。“作为云梦山公园建设的中心内容,前几年在景区的林地营造中,单纯地强调了防护林建设,侧柏纯林过多,林地树种少,色彩单一,造成了生态防护能力差,极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而且由于侧柏是常绿树种,不能为山体提供枯枝落叶,不能在树下形成肥厚的腐殖质层,直接影响了山体蓄水保水能力。”马淇山说。
为改变这种状况,公园植被栽植以涵养水源、营造景观、保护生态为基本出发点,以恢复生物多样性、营造生态旅游胜地为指导,采取人工植苗造林与点播、撒播等直播造林相结合的造林方式,在云梦山、沿山道路、扶贫路、黄洞路、灵山路两侧栽植行道树和片状栽植花草;在偏远的荒山上进行造林绿化,通过人工栽植和直播造林,形成植物群落;在主要景点附近,营造以花草、灌木等为主的园林景观;在云梦大草原上栽植与草原相映相符的一些树木;在原有灌木林地基础上丰富物种;在黄洞路两侧适宜封育区建立封山育林区。
马淇山介绍,近几年,淇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环城防护林工程、生态廊道工程等,完成造林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