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今年我市计划新建或改造6个农贸市场,其中两个已主体建成———让老百姓买菜更方便价格更实惠

□本报记者 陈静

2014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成区提升,着力解决物业管理、车辆停放、垃圾处理、农贸市场等问题”。当前,如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让现有农贸市场实现升级,让老百姓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成为当务之急。

连日来,记者深入我市诸多农贸市场,并对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寻找答案。

现状——

我市拥有农贸市场24个

2011年起平均每年建成两个

“流动摊贩搬进新市场,我们买菜方便了,小区门口也干净多了!”走进淇滨区华山路北段的福源农贸市场,整齐的摊位、干净的地面,让很多市民赞不绝口。多年来,福源小区南门占道经营现象严重,马路市场长期存在。“现在有了这个市场,我们买菜也舒心多了。”前来买菜的刘女士和记者分享了她的喜悦心情。

“该农贸市场2013年5月动工建设,10月13日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200多万元,市场实现视频覆盖,惠及周边五六个小区的10万名居民,目前已有100多家商户入驻营业。”福源农贸市场负责人贾汎峰说。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市共建成各类农贸市场24个。其中,淇滨区11个。”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李福成介绍,“2002年至2011年9年间,我市共建成3个市场,平均3年建成1个。2011年以来,市场建设不断提速,共建成迎宾农贸市场等7个市场,平均每年建成两个。”

  李福成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锦绣园农贸市场、九州农贸市场、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9个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打造城市居民“一刻钟生活圈”,建设社区菜市场便民店22个。

问题——

新建小区面临买菜难

摊位费偏高影响菜价

“我们住在南边,小区距离农贸市场较远,平时买菜成了难题。”家住淇滨区九江帝景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2011年搬到这里,买菜难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她。

  2012年5月,位于淇滨区鹤煤大道与黄山路交叉口西南的迎宾农贸市场建成开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附近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但是仍远远不够。

“近年来,淇滨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但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贸市场发展却相对滞后。”李福成告诉记者,淇滨区现有的11个农贸市场,5个建成于淇滨区建设初期。

据悉,目前淇滨区南部九江帝景、淇水春天等30余个已相对成熟的小区距离农贸市场较远,居民采购蔬菜等农产品极为不便。此外,淇滨区目前没有一个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市场业主收费偏高,管理混乱,层次较低,导致蔬菜水果价格偏高,菜农不进市场直接到马路上经营,既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又与市区优美的环境很不相称。

打算——

今年新建或改造6个农贸市场,新增3000个摊位,惠及10万居民

“这个市场年前刚刚结束基础建设,争取下个月底投入使用,方便福田四区、六区等小区的居民买菜。”在位于淇滨区鹤煤大道与泰山路交叉口西北的衡山社区农贸市场内,负责人李广明介绍。在华夏农贸综合市场,记者也看到,200余套新建商铺已建设完毕,市场内还规划有商业步行街。据悉,这里将建设成豫北地区最大的食品综合批发市场。

“针对我市特别是新区农贸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蔬菜水果价格相对偏高的现象,我们将按照‘建改’结合和‘大小’并举的工作思路,今年投入近1亿元新建或改造6个农贸市场,新增3000个摊位。”李福成告诉记者,6个农贸市场包括淇滨区新建投用的4个农贸市场,分别是福田农贸市场、衡山社区农贸市场、华夏农贸综合市场和崔庄农贸市场。目前华夏和崔庄两个市场主体建设已完成。另外,将对山城区丰泽园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鹿楼菜市场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