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村中贫困面貌,她大力发展养殖业。被查出身患癌症后,她依然坚强乐观。浚县“80后”女“大学生村官”王秀利说———“要让更多村民富起来”
2014-03-21 01:10:35
□本报记者 陈海寅
通讯员 赵红伟
浚县善堂镇西韩庄村周边村庄的小孩子吵架,都会说起这样一段顺口溜:“不打你,不骂你,送你到西韩庄饿死你。”
顺口溜形象地表述了前些年西韩庄村的贫困境况。现在,说这段顺口溜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西韩庄村的面貌正发生着让人欣喜的变化。
当上‘村官’就想 怎样让村民富起来”
走在西韩庄村村北的大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个养殖场。“养鸡场最多,有二十来个。”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现宾说,这些养鸡场都是该村的女“大学生村官”王秀利带动起来的。
王秀利是2003年嫁到西韩庄村的。2007年,她通过考试成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如今是村委委员,也是该村唯一的女村干部。
“当上‘大学生村官’,我就想着怎样带动村民富起来。”面对采访,年轻漂亮的王秀利说话干脆利落,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乐观和自信。若不是旁人介绍,记者很难相信她身患癌症,还做过一次大手术。
王秀利说,西韩庄村有800多口人,人均耕地仅有1.2亩,远低于周边村庄。而且因为缺水,村里的土地都严重沙化,种粮产量很低。
王秀利说,她再三斟酌,决定在村里办个养鸡场。“养鸡虽然风险高,但利润不低、投资不大,可以做个尝试。”
2009年10月,王秀利在村北建起了养鸡场。然而因为缺乏经验,一场禽流感让她损失了40多万元。但她毫不气馁,吸取经验教训之后继续干,很快就小有成就。后来,对养鸡已颇有心得的她开始动员村民跟她一块儿养鸡。
“俺跟着她养鸡,
一年收入30多万元”
王秀利把自己的养鸡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兴趣养鸡的村民。很快,陆续有村民在她的指导下办起了养鸡场。
刘铁存是最早跟着王秀利办养鸡场的人。在王秀利手把手的指导下,刘铁存也成了一名养鸡能手。现在刘铁存的养鸡场年出栏肉鸡约50万只,年收入30万元以上。
“太感谢她了,要不然俺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刘铁存说,他之前对养鸡一窍不通,是王秀利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他,如何给鸡舍消毒,如何选鸡雏、喂鸡,如何预防疾病等讲得非常仔细,遇到听不明白的,就手把手地教。
如今,西韩庄村有近20户村民开办了养鸡场,邻村也有40多户村民办起了养鸡场,不少养殖户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大家在养鸡时遇到难题,都过来找王秀利帮忙。“不管天再晚、天气再差,只要别人叫她,她都会过去帮忙。”王秀利的丈夫刘宏伟说。
建起养牛场,带动
更多村民致富
西韩庄村花生种植面积大,但每年秋收过后,成堆的花生秧就堆在地头无人料理。
“2011年,我路过浚县王庄镇,看到当地有个肉牛场正在进料,他们都用秸秆喂牛。”王秀利说,当时她就想,花生秧的营养价值不比其他秸秆低,是不是也可以在自己村办个肉牛场呢?一来养牛是一条致富门路,二来也解决了村里的花生秧无处堆放的问题。
2011年底,王秀利筹建了肉牛场。当年秋天,她就开始收购花生秧。村民们听说花生秧还能卖钱,就纷纷把花生秧送到了王秀利的养殖场。
如今王秀利的肉牛场也已步入正轨。在她的影响下,不少村民也开始在家中散养肉牛。
然而,当事业蒸蒸日上时,王秀利被查出身患癌症。“刚开始情绪很低落,后来就想开了。我要坚强地活下去,让更多村民富起来。”王秀利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