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渐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我市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尝试新型养老模式。民办机构依托社区,专为老年人设立的活动场所开放后,大受老年人欢迎———来这儿休闲娱乐还能健身
2014-06-23 23:13:40
□本报记者 陈海寅
通讯员 李欣
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我市原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已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为此,我市民政部门在完善机构养老的基础上,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尝试社区养老并逐步推行。
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
受欢迎
“前段时间这儿试营业,俺和几个老伙伴都来了。这儿确实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6月6日下午,山城区的王永安老先生说,这里提供一日三餐,还有医疗保健服务。“俺白天跟老伙伴们在这儿下棋、健身,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当天,记者来到了位于山城区奔流街西段的爱心日间活动中心。这里依托社区,专为能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保健、休闲、娱乐服务。
“这里有健身房、活动室、棋牌室、麻将室、多功能室、老年人KTV包房,还设有厨房和餐厅。”该中心负责人马来根说,近两年不少地市都提倡社区养老,就是依托社区为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建设专业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特有的服务与照顾。
记者看到,这里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健身房里,有跑步机、上肢牵引器、健美车、腰部按摩器等设备;多功能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摆放有书籍;监控室里,30余个摄像头将该中心全面监控……
“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等原因,白天很少有空陪老人。这样的场所,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人到这儿,还能享受特有的照顾。”马来根说,他去年年初开始筹建该中心,当时我市还没有此类机构,外地也非常少有。“我是在摸索中成立了该中心,4月8日开始试营业。而市场反响之好远超我的预期,不少老年人到这儿就不走了,还要求提供住宿服务。”
为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马来根租下了一栋五层小楼,原本只装修了下面3层。“现在我打算把4楼、5楼也利用起来,已在安装电梯。”马来根说,今年中秋节前后,这家爱心日间活动中心将正式营业。
记者采访时,不少老年人表示,到日间活动中心不仅能健身、休闲、娱乐,还能结交老年朋友,受到特有的照顾。相比较一些普通的老年活动中心,这里设施完备,服务齐全,很适合行动方便的老年人,是较专业的养老场所。
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开始推广
而今,我市民政部门已将这种养老模式进行推广。设在淇滨区清华园小区的市清华园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市第二家由民营机构依托社区为老年人设立的日间活动场所。近日,记者在这儿看到了不少老年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下棋、打球的场景。
“今年4月下旬我们筹建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5月底开始试运营。”筹建该中心的负责人王胜家说,这是淇滨区首家社区养老场所,清华园社区居委会提供了场地,市老年服务中心负责前期装修和后期维护,现在免费开放。今后,他们还计划在我市其他社区也开办这样的场所。
“以前我们也为服务老年人做了一些工作,但感觉不够细化,现在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清华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苏振说。
“这儿的娱乐项目多,我们几乎天天过来。”正在和老伴打乒乓球的马素贞老人说,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来这里。
“在我市一些农村首批建设的53个幸福养老院的物资已配备到位,即将投入使用。市老年公寓正在做内部装修,鹤山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养护楼项目也已封顶。”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还会在完善机构养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