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涨二首(明)卢楠
2014-07-15 00:14:30
河隍东望似东洋,
簸(bǒ)荡中流日月光。
渔子舟人频顾盼,
恰如五月下瞿塘。
又
瓠子烟波横九滩,
淇园苍竹斩千竿。
何如此日风涛恶,
洒雪冲(biāo)作海湍。
(选自《蠛蠓集》)
【赏析】
卫河涨水的磅礴气势,风涛之恶简直如“东洋”,似“瞿塘”,像“海湍”,也不亚于历史上曾经“淇园苍竹斩千竿”方救下的“瓠子口”河决那种气势。
“河隍”:黄河与湟水的并称,亦指河湟两水之间的地区。“簸荡”:像摇篮一样剧烈摇动和波动,船簸荡得很厉害。“渔子”:捕鱼为业的人。舟人”:船夫。“频顾盼”:频繁左顾右盼,描写渔夫船夫们的惊恐之态。瞿塘”: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瓠子烟波横九滩,淇园苍竹斩千竿”:“瓠子”:古堤名,旧址在河南濮阳境内,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瓠子河决”,水患长达20余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使汲仁、郭冒发卒数万人堵塞瓠子决口,武帝祀泰山还,亲临瓠子口,沉白马玉璧,以祀河神,命随从大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伐淇园之竹以为楗,武帝伤黄水为害久,屡塞不成,作《瓠子歌》二首以抒怀,最终堵塞瓠子口,工毕,令筑宫于新堤之上,名曰宣房宫,而导河使北流,分为二股,使复故道,而梁、楚之地不复有水害。“冲”:急风,暴风。
卢楠(1507~1560),字子木,大名浚县人,明代文学家,自称浮丘山人,恃才傲物,愤世嫉俗,当地人称其为卢太学,著有《蠛蠓集》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