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只干一件事
把“穷沟沟”变成“亿元村”
2014-07-16 23:33:45
郭中奎每天到工厂看看,遇到问题及时与工人沟通。王亚鸽 摄
□大河报记者 侯梦菲
洛阳市老城区烧沟村是有名的亿元村”,而以前的烧沟村,村民穷得只能去铁路边上捡煤屑。烧沟村的蜕变离不开一位老“村官”——76岁的村党委书记郭中奎。从1958年到现在,郭中奎做了45年村支书,成为河南省资历最老的“村官”。
以前的烧沟村离铁路较近,村里的男女老少到铁路边上捡火车上掉下的煤屑,村里一个劳力每天才赚6分钱。没人愿意来这儿任职,郭中奎却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怎么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郭中奎开始琢磨——烧沟村与道北路的洛阳皮鞋厂为邻,郭中奎三次拜访,才见到皮鞋厂厂长,签下协议:村里免费出土地建厂房,产值和利润也都归洛阳皮鞋厂,条件是洛阳皮鞋厂提供技术,并给村民发工资。就这样,1983年7月,烧沟村的第一个企业——环球皮鞋厂正式投产了。
投产当年,环球皮鞋厂就创产值14万元,赢利8000元,村民甚至拿到了200元的月工资。
借着皮鞋厂的成功,郭中奎带领村支部办起了肉联厂、油漆厂、石墨厂、棉纺厂。1984年,郭中奎创办洛阳市第一个村级经济实体——环球实业总公司。1993年,烧沟村成为洛阳第一个“亿元村”。
村里建起了一排排二层庭院小洋房,100多户村民告别潮湿阴暗的“窑洞时代”。从1996年起,村里每家每户都安了电话,免费为村民供应油、盐、面,每年组织老人、党员旅游五六次,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能领到200多元补助。
2013年,环球公司年总产值达到5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创汇800万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1.25万元,投资55万元的烧沟西路将村子和市区连为一体,但郭中奎还不满足。“我们村子临近陇海铁路和310国道,村里可以发展物流业。初步估算,到时村民收入又可增加近8000元。”尽管2006年,郭中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每天早上六点半还是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他思考着如何才能让烧沟村村民的收入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