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亲回村当支书
为百姓打造孝心村
2014-07-16 23:33:46
徐克俭与老人拉家常。李红汛 摄
□大河报记者 李红汛
5年前,他为了母亲也为了镇领导的信任,辞了工商所长回村当了村支书;5年中,他引资1300余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建起了苗木基地,在“空心村”上再建新农村,从孝道入手打造“中原孝心村”。他,就是郏县冢头镇龙湖社区(原陈寨村)党委书记徐克俭。
徐克俭16岁时,他父亲去世了,是母亲将他们兄妹4人拉扯大。2008年春节过后,跟着徐克俭在城里生活的老母亲执意要回老家生活,徐克俭只好将母亲送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克俭遇见了时任冢头镇党委书记李国英,他恳切地请徐克俭回陈寨村帮老少爷儿们一起致富。为了母亲,徐克俭回到了陈寨村。
陈寨村地处郏县最偏远的东边,世代靠种地吃饭。徐克俭回村了解到,村里40岁以下的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村里到处都是旧房、危房,几成“空心村”。
如何让百姓富起来?徐克俭决定在种植苗木上做文章。他动员吸收第一批8户农民栽种苗木,一年后,8户种植苗木的农民获得了丰收。随后几年,村里苗木种植增至1500亩,人均收入突破7000元大关。
陈寨村是文帝孝母文化的发源地,村里敬老孝老的风气非常浓厚。徐克俭着手打造中原孝心村。他组织村里13位有威望的老人成立陈寨村孝心协会,宣传孝贤文化,调解家庭纠纷;把孝心故事和古训刻在广场上,让乡亲们慢慢体会;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作为村训,以此教育村民尽孝行孝。同时,一个4层3000平方米的中华孝道文化展馆在陈寨村中建起。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呈现出人人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我打算在生态园区建立一个养老中心,让更多的老年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安度晚年。”徐克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