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航母”中民投昨日揭牌
59家民企参与发起 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
2014-08-22 00:39:18
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记者 李延霞 刘诗平)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1日在上海正式揭牌。
中民投今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股东持股比例最低不少于0.6%,即3亿元。
据介绍,中民投的经营范围主要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
“中民投将充分发挥国家品牌、资源整合、资金实力、综合经营、管理输出等综合优势,优选重点目标行业实施战略整合。通过资本投入和杠杆撬动,围绕产业整合和金融全牌照两大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商业支柱和重点业务板块。”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
据了解,在重点业务板块方面,将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中民国际通航、中民矿产物流集团、中民实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四问中民投一问:能否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中民投的成立是当前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融资体系市场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有助于稳定社会资本投资信心、激活社会资本活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6%,增幅呈逐步放缓态势,低于2013年23.1%的增速3.5个百分点。
“单个企业的资金很难产生太大的能量,中民投集合相对分散的社会资本,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可以说,聚合的是资本能量,释放的是机制活力,服务的是国家战略。”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民投通过集合大量分散的社会资本,打通巨额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端,将能够激活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不过,在日后发展中,需避免自己带“中”字头而走国企老路,更不可沦为少数人赚钱的工具。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引领社会资本投资的作用,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长期以来,一些垄断行业存在对民间资本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情形,民营企业时常遭遇“玻璃门”(看似无碍却被行政审批高门槛高标准所挡)、“弹簧门”(进入后被非市场因素弹出)。中民投如何破除两“门”?
中民投表示,将以财务投资方式逐步介入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成立中民投混合投资基金,利用产权交易、定向增发等方式与有垄断优势的国企合作。
专家指出,民营企业真正破除两“门”,中民投的作用同样有限。“民间资本进军垄断性行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
产业整合是中民投的两大支柱之一。中民投宣称: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打造颇具规模的清洁能源提供商;成立钢铁联盟,打造涵盖原材料采购、贸易及钢材销售的综合性钢铁服务集团;推进成立船舶投资基金,提升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整合困难的背景下,资金实力雄厚的中民投进入,能够对行业发展带来利好。但是,产能整合、行业整合均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垄断性国企合作。
此外,将资金优势和行业相结合是行业整合成功的关键,对行业的把握也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中民投没有明显优势,也是其将要面临的挑战。
四问:能否为更多
民企带来福音?
“中国目前需要有一家民营背景、能联合更多民营企业的力量,通过产融结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挖掘行业价值。”董文标这样阐述中民投的理念。
李怀珍也表示,中民投的“本”和源”都是民营的,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产生的效益回报的便是民营企业。
而社会更加关注的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能否获益。“以中民投这样规模的资本,投资肯定以大项目为主,不能指望它运作一些小的项目。”朱振鑫说,“通过对产业的整合,投资的带动,资本的聚集,整合好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势必给相关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