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红线 怎敢“不在意”
2014-10-15 01:16:32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在被曝“强吻”两名年轻学生后,14日却出现在成都某活动的晚宴现场,满面笑容,似乎并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仍与友人喝酒拥抱,相谈甚欢。
王小箭甚至向记者表示,我单身老男人不在意那破事。
新华社:“顶风作案”自应严惩,而要真正崇尚师德,净化行业风气,还应靠禁令长期给力,让“师德”红线持久“通电”。只有对败坏师德者“零容忍”,让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共同形成守护师德的风气,才能避免更多类似事件重演。
《成都商报》:青葱女生遇上风流教师,这看似“天作之合”,却是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的事情。普遍认为,权力不对等的双方不可能存在自由恋爱。高校导师在权力、学术、地位上的优势,决定了与学生天然的不平等。任由双方发生亲密关系,对当事学生不利,对周围学生亦不公平,当关系破裂反目成仇,又很容易引发“性骚扰”指控,对“一片真心”的教师也是伤害。
《南方都市报》:防止性骚扰性侵害的一场更长期的战斗,是必须致力于营造安全的法治和文化环境,不分男女老幼,让当事人自主自决,主动出击捍卫身体和性自主,且不惮报案后旁人指指戳戳。
唯有如此,才能在那些“随手拍”无法企及的角落,让受害者的权利得到维护。
《京华时报》:遏制校园性骚扰,除去道德谴责,更应立足于专项立法高度,从全局性着眼,将相关行为纳入法律约束范畴。王小箭性骚扰事件若非被曝光,引起公众热议,学校会如此迅速作出回应吗?若有法规作为支撑,不仅相关道德规范可操作性更强,学校介入处理时也才有法理依据。当然,这也更有利于当事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理直气壮地对校园性骚扰说不。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