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 日报07版
          

■新闻链接担心中国助俄走出制裁声称“鹬蚌相争中国得利”西方焦虑注视中俄走近

据环球时报消息 当中俄两国总理13日在莫斯科一边聊家常,一边签下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时,西方媒体表现出集体焦虑。

  对中俄来说,这只是两国总理例行的第19次会谈,而对西方来说,这是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中国领导人对莫斯科的第一次访问,是冷战后俄“陷入最严重国际孤立之时”北京方面的明确姿态。西方媒体不无醋意地讨论着中国将从俄罗斯“得到最想要的纪念品——油气”,而“被西方银行拒之门外超过90天”的俄罗斯将从中国得到急需的贷款,以及4000亿美元天然气大单”、“高铁”、“人民币结算”等代表中俄关系进展的新“地标”。

  中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郑羽13日对《环球时报》说,事实上,中俄交流是在双边互利的思路下进行的,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更谈不上“挑战”谁。

中俄走近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警惕。《日本经济新闻》发文称,中国正向欧洲各国发动经济外交攻势。李克强访俄“对于与俄关系迟迟得不到改善的日本与美国,可能产生更大动摇”。

彭博社13日报道称,中俄合作“可能会让亚洲邻居惴惴不安”。文章称俄最早会在明年第一季度向中国提供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苏-35战机。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军力忧心忡忡,现在他们的顾虑更大了。“S-400能让中国的打击范围覆盖台湾地区,苏-35则会增强中国空军的技术能力”。

法新社称,普京为对抗西方而签署的为期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更为有利”。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表示,如果中俄深化战略合作的动机是对抗西方,这种合作“不会持续太久”。“德国之声”网站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乌克兰危机结果如何,“当中一位大赢家的轮廓逐渐清晰”,“它的胃口不仅在于俄的资源和军火,还有欧洲的技术及国际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