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对象4744人,纳入新保障对象837人,有效促进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在全市城乡救助专项整治活动中市民政局出真招见实效□本报记者武丹通讯员李欣
2014-10-17 23:48:14
在全市城乡救助专项整治活动中,民政局工作人员慰问困难群众。资料图片
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东长村社区居委会建立的长期公示栏。资料图片
>> 第一现场 <<
1. “家里就俺一个人,常年有病,没法儿干活儿挣钱,原来俺不知道还有低保,这次工作人员上门来给俺讲政策,还帮俺办理了低保,现在俺每月都能领320块钱,对家里帮助很大。”
——在全市城乡救助专项整治活动中,开发区工作人员通过排查了解到贫困户姜必海家的实际情况,及时为他办理了低保。
2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狠抓落实
确保专项整治活动有序开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城乡救助工作是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市民政局立行立改,把整改提升城乡低保工作作为回应群众关切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于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
市民政局成立督导组,局班子成员牵头,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以县区为单位,对城乡低保对象开展全面排查、复核审批,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错保等问题,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社会救助利民便民,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促进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各县区狠抓落实,做到真查真改、有错必纠、防微杜渐、边改边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了解到,在活动中,浚县实行民政局班子成员联系乡镇、股室分包乡镇制度,一个班子成员联系3个乡镇(办事处),股室负责人分包乡镇(办事处),自查阶段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每周下乡督导两次以上,及时和乡镇分管领导沟通,督促低保核查进度。抽查阶段班子成员带队,分包乡镇人员进村入户核查,各乡镇(办事处)每天下午5点前上报核查的村数、取消的人数,每天按照进展情况对各乡镇排序,第二天早上点名通报,排名后3位的说明情况,做到分包乡镇人员挨家入户,不放过一个。通过每天通报核查进度,各乡镇(办事处)明争暗赛,迅速掀起了低保核查的高潮。
淇县大力推行低保永久公示制度,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集13万元对各行政村的低保公示栏进行了重新设置,新的公示栏统一用瓷砖制作,面积6.3平方米。目前,公示栏已全部设置完成,148个行政村的低保对象名单已永久公示,预计10月底前全部公示到位。据悉,在这次城乡低保救助整治活动中,淇县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579户652人。
鹤山区突出建立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社会救助窗口服务标准。依托正在建立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卫生、人社、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联合协作,协同解决群众突出困难。
山城区注重开展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工作。村、乡镇(办事处)、区救助办三级联动,对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全区建立的民情信息调查中心,通过电话方式及时了解民情,为救助工作在第一时间提供了第一手信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城区石林镇大学生宋艳波家里贫困,家中还有个患白血病的妹妹,平时仅靠其父亲一人工资维持生活,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及时给予了临时救助。
开发区在各村(社区)主要街道,设立政策图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依托包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做好组织动员,扩大宣传声势,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组织各村以喇叭、广播和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讲解社会救助政策,尤其是社会救助政策的享受条件、资格、审核、审批程序等,使救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引导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自动退出低保,教育群众不“争”不“挤”不“抢”低保。
淇滨区邀请市居民家庭经济核对中心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学习和完善“信息核对平台操作办法”,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能力,确保程序规范、核对准确。
●查出人情保、 错保138人
在这次活动中,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对全市46个乡(镇、街道)逐一走访排查,复核低保对象96377人,退出低保对象4744人(其中因人情保、错保退出的138人),新增低保对象837人(其中通过发现机制新增100人);在全市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43个,统一标识窗口17个,救助政策上墙窗口37个,工作职责上墙窗口37个,制定申请分办、转办流程、职责窗口23个,明确办理时限窗口34个,并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和协同办理机制,5个县区建立了低保经办人员和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4个县区出台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文件,市、县、乡全部设立社会救助投诉举报热线,并对低保对象实行长期公示。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坤表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能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脚步不能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民政政策的全面落实,树立民政队伍良好形象;把握好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水平,对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常抓不懈,推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今年初以来,我市累计为23404户51126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城市低保金9256.8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202元;为46646户52430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金4735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99元;为4489户4528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862.5万元;医疗救助5979人,发放救助金1003.9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88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2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