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传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新兴文化产业风生水起———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盘点

□本报记者 解静怡

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作精美的鹤壁古窑陶瓷、脍炙人口的“芝麻官”文化……提起我市的文化产业,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让每个鹤壁人津津乐道。今天是首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的日子,记者为您盘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主体、完善文化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扶持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为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开拓文化市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品牌,全市文化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传统文化产业 生机勃勃

“每年的民俗文化节我都会去鹤壁住上几天,精彩的文艺演出、精巧的民间工艺品、多姿多彩的民间社火,都是鹤壁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开封市民赵雯说。

通过深入挖掘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我市传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遍布全市乡村的各类庙会300余场次,累计时间长达1000余天,庙会经济总量达到10多亿元。

与庙会产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我市的文化艺术品产业。“‘鹤壁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造型和种类越来越多,达到了规模化生产。”“鹤壁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卫国说。

在我市,具有鹤壁特色的石雕、泥塑、古陶、木雕、柳编、铜制工艺品等文化产品有较高知名度,年销售额达3亿元。

除文化艺术品产业外,文化演艺产业打造的一些经典品牌也享誉全国。“只要有外地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去看看文化惠民工程‘芝麻官大舞台’演出的豫剧牛派艺术,感受一下鹤壁的‘芝麻官’文化。”市民高一琼说。

牛派艺术是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先生在长期的演艺实践中形成的,不仅是鹤壁的文化品牌,也是河南的一个文化品牌。今年8月,我市在市艺术中心常年开设了文化惠民项目“芝麻官大舞台”,每周六为公众公益演出经典剧目,深受市内外群众的好评。

新兴文化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我们的产品运用裸眼3D技术,以‘体验’为重点,以‘潮’为定位,让观众产生立体感官享受和丰富的心理体验。”河南三阳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裸眼3D技术即在平面显示三维图形,让人不用3D眼镜就能体验到立体感。目前,除传统文化产业外,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鹤壁网、鹤壁之家等本土网站相继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层出不穷,策划公司、设计公司、摄影室年总收入8000多万元;以三阳光电为代表的多媒体、裸眼3D和动漫产品开发,以移动、联通公司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服务业,以科王实业、中科诺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迅猛,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文化产业发展的比重还相对较低,企业整体规模较小,文化资源发掘不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文化产业人才还比较匮乏。

为了破解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市实施了《鹤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着力构建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十大园区、八大产业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未来将形成以鹤壁新区为中心,浚县、淇县、老城区为组成单元,浚县古城文化产业园、牛派艺术演艺文化产业园、鹤淇创意文化产业园、老城区陶瓷文化产业园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出版传媒产业等八大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