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打造“生命课堂”
学生成主人 课堂不再呆板
2014-10-30 21:58:07
□郭涛 李民
“通过这次展评,我感觉到咱市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化,真正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动了起来。”10月30日,在全市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活动中当评委的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关金宝感慨。
我市从2011年春季起,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构建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打造高效的、生态化的‘生命课堂’”活动。近年来,市教育局相继开展了构建“生命课堂”经验交流会、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生命课堂”优质课评选观摩、“生命课堂”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在全市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构建生命课堂的课题研究中,共有483项市级课题立项,109项省级课题立项,其中市教育局王荔主持的《鹤壁市中小学构建生命课堂的实验研究》等4项成果获一等奖;确立了76所学校为生命课堂实验基地,命名了首批24所市级生命课堂示范学校;去年出版的《生命课堂构建研究与实践》一书,系统总结了生命课堂的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了理论成果。
今年年初,各县区、各学校按照市教育局“改革创新,务实高效,持续提升”的总体要求,广泛开展了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活动。在县区、市直学校展评的基础上,最终选出118节课参加全市展评。
10月27日,2014年全市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活动开始,为期一周,分别在市外国语中学、兰苑中学、淇滨中学、淇滨小学、福田小学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评选委员会点评、评分。
在展评活动中,市外国语中学杨建涛老师的语文课《短歌行》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在课堂上,杨老师完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有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果展示、小组代表点评。讨论话题从课本中曹操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夜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出发,延伸到什么才算人才,再到当前社会如何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留住人才等。整个课堂环节完全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状态,每名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在一旁只是适时点拨和评分,课堂充满了活力。
课后,杨建涛老师告诉笔者,自从学校以生命教育理念为引领,倡导教师探索构建“生命课堂”以来,他不断对自己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备课和授课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备课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备教材为主;现在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知识点,尽量使学生经过情感体验内化知识。以往授课以讲和练为主,课堂是死的,是静的,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现在授课以互动、交流为主,课堂是活的,是动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角色,互为传播主体。”
“通过这节语文课,我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改理念已为广大教师认同,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已不再是传统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10月29日,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陈建友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