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学校特色创建中的五个关系
□广土
2014-11-06 23:24:19
对一所学校来说,特色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校是在坚持不懈地创新、完善、升华,再创新、再完善、再升华的过程中,实现一步一步发展和一步一步超越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将学校特色和优势长期保持下去。
在这一过程中,特色创建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特色内部的,有师生之间的,有学校与社会的,还有特色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学校特色创建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否则,特色创建就会走弯路,甚至把学校引向畸形发展的道路。
从矛盾论上讲,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学校特色创建中要处理好的关系有方方面面、多种多样,关键的作用关系需要特别关注。在学校特色创建中,以下五种关系是应该重点考虑的。
一是特色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学校的特色品牌才得以建立。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让学校特色服务、服从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明确教育质量在特色创建中的核心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来统筹安排各项特色创建工作,做到“千变万变,以教学为中心决不能变”。
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办学特色是学校与众不同的个性,但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上来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具有主动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办学特色不应是让少数学生具有某种技能,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身体、心理、道德、审美、劳动和交往素质全面提高;也不应是学校一个系统,而应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我教育诸系统的综合。要把特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考量,通过个性的发展,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上得到优化。
三是创新与常规的关系。特色创建是一种创新,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但创新并不等于花样翻新,标新立异,更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经验,而应建立在学校常规管理、常规工作基础之上,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衣着整洁、经常洗澡等,这实际上就是学校的一日常规所规定的。另外,有些办学特色并不是开创性的,而是学校对原有传统的继承、优化和发扬。
四是规范与“特区”的关系。一些学校在选好特色项目后,往往会选中一个突破口建立“特区”,打破常规,给特色项目执行者以更大的创造和发展空间。但特色是学校就某一方面教育优势的拓展与丰富,是在办学规范基础上的个性化。因此,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学校无论是打破常规,还是建立“特区”,都应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五是特色形成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办学理念的贯彻、办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教师。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创建办学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师特长是创建办学特色的根基所在。我们在特色创建中,应围绕办学理念、根据办学需要,设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案,通过各种培训途径助推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为了凸显英语教学这一特色,学校除了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的英语培训外,更要注重校本培训,即通过同事互助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适应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