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聚焦“四风”□本报评论员
2014-12-06 02:06:39
随着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和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相应会议的召开,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活动中,全市党员在思想灵魂上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我市改进作风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推动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曾有人担心活动是“一阵风、刮过去就算完了”,个别人抱着“走着瞧”的心态等待观望,活动总结会后一些党员便有过了关、松松劲的念头,甚至感叹终于结束了”。这种“一阵风”的担心、 “走着瞧”的心态、“终于结束了”的庆幸,在个别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应当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的召开不等于整治“四风”工作的终结。大家交上的整治“四风”问题答卷或者说“整改成绩单”,只是对以往整改工作的评价,并不意味着“四风”的死角就清理干净了。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就是问题反弹、活动一阵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之弊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倘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一阵风”,“风”过“墙”还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可能在“风”中飘摇,这绝非危言耸听。荡涤“四风”,我们取得的只是阶段性成果,如果急于画句号、换频道,就极有可能旧病复发、死灰复燃。要防止“四风”问题“涛声依旧”,就必须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
我们注意到,彭兵先、张慧、李应喜等本报近期报道的一些先进典型,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在本职岗位上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关键在于持续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把严防“四风”回潮的“弹簧”压紧。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对照作风建设的要求,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经常查找自身问题,久久为功,方能取得实效。
扫除“四风”积弊,制度是最管用的办法。对于活动中确定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对于活动中确定的任务,一定要跟踪问效,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实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一项一项地检查、兑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一定要持续聚焦“四风”,打好作风建设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