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收藏爱好者熊俊青十年搜集6000多件藏品,围绕藏品搞起经营———开办博物馆聚人气开发销售衍生品

□本报记者 解静怡

古代灯具展、古代钱币展、古代工具展……12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淇滨区金山办事处庞村扈家大院内的民间博物馆,只见一件件纹饰精美、造型独特的藏品折射着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在馆长熊俊青眼里,这些藏品不仅是珍宝,更是老朋友,它们见证了他从钟情于文物收藏,到自办民间博物馆,再到发行博物馆相关纪念品的创业之路。

10年搜集6000多件

藏品开办民间博物馆

  12月11日,记者来到该博物馆,不少游客在这里参观游览。这座在原扈家大院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民间博物馆,为三进院落、九门相照的建筑格局,是我市首家经审批的民间博物馆,是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

在86间错落有致的房间中,分设了古代灯具展、陶瓷展、古代工具展、古代钱币展、淇河民俗展等10个展馆。“你旁边的是明清时期的福寿瓶、九龙璧、梳妆架,这是民国时期的八仙桌、太师椅。”熊俊青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他所网罗的民间宝贝。10年间,他跑遍大江南北,搜集了6000多件民间藏品。为展示这些文物,他四处筹资,自费建设了这座民间博物馆。

  “建博物馆除了场地外,最主要的还是有丰富的展品。收藏展品并不容易,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韧劲,才能找到好宝贝。”熊俊青说。“比如这套古代家具,就是我多次跑到山西求来的。”熊俊青告诉记者,原来收藏这套家具的老先生并不卖,他就一路跟到老先生在山西的家,磨破嘴皮,对方还是不松口。之后熊俊青月月到老先生的家中拜访,对方才终于把这套家具转给了他。

开发旅游收藏纪念品

与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处境相同,熊俊青每年都会往博物馆中投资,增添新藏品,而光靠展出藏品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够。

为此,熊俊青用藏品相对充足的货币等资源,制作了纪念币装帧礼盒,供爱好者收藏。同时销售一些衍生品,并与公立展馆进行合作,展出藏品。

“能在扈家大院展出这些藏品,为扈家大院增添了人气,反过来说也吸引了更多人来参观、了解博物馆。”熊俊青说,民间博物馆不能躲在圈子里,要多搞文化推广活动。下一步,他打算与旅行社合作,对藏品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找到适合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