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 日报07版
          

让每一名学生公平享受
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鹤壁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工作综述


学生们到市农科院听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讲解农业科技知识 杨自起 摄



学生们去淇河湿地公园听老师介绍湿地公园概况  郭涛 摄



学生在河南帮太食品有限公司参观  郭涛 摄


核心提示

  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到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中心,名称的变更带来的是理念的更新、业务的拓展。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实践集中活动、争创“劳动实践教育示范校”、举办互动式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建立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一系列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活动,用事实证明“实践教育,大有作为”,也让我市扛起了实践教育的大旗,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全省同行的前列。

勤俭办”的前世今生

  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中心,这样一个机构,在记者到鹤壁采访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即使采访结束,记者通过网页百般搜索,也仅此一家。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主要职能又是什么呢?

  鹤壁市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郭德海向记者解开了谜团:“我们这个中心的前身就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简称‘勤俭办’。” 

据郭德海介绍,勤俭办的主要职责,一是指导和帮助学校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发展校办企业和第三产业,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师生学习和生活困难;二是负责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监督和指导学校上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然而,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大为改观,通过勤工俭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师生学习和生活困难”已经不再符合形势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2年,鹤壁市教育局与鹤壁市编办联合下文,撤销鹤壁市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设立了鹤壁市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机构有了,职责明确了,工作体制也顺了。 

“以前我们搞示范校创建、优质课比赛,很多人都说‘勤俭办干这事儿是不务正业’。现在好了,这不再是问题了。”郭德海说。

劳动实践教育示范校达45所

劳动实践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在鹤壁市已连续开展了9年,从前些年的寻找发现,到现在的主动申报,一路走来,虽步履蹒跚却也成绩斐然。 

许多学校制订了专题工作计划,编写了实践活动资料,建立了校内外劳动实践专用场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在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的指导下,鹤壁市淇滨中学每年都组织七年级学生深入浚县林场、河南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体验现代农业,到淇河湿地公园考察湿地建设与功能。一名学生体验了现代农业后,深有感触地写道:以前我对农业有偏见,总想走出农村、脱离农业,可参观中鹤集团后,尤其是跟国外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比较后,我发现农业其实可以大有作为。

  鹤壁市淇滨区嵩山小学则组织师生开创性地发展淇河石头画。学校的吴率领老师带领学生到淇河边捡石头、洗石头,再带回学校进行创作,从动物世界、人物肖像到城市建筑,大胆的构图、大块的墨色、大笔的渲染,嵩山小学师生对家乡自然山水的热爱跃然石上。 

鹤壁市湘江小学则与著名艺术大师泥猴张(张希和)合作,成立泥猴张少儿艺术研究院,泥猴张先生亲任院长,并编辑出版校本教材《泥猴张爷爷教我学泥塑》,深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 

淇滨区孟庄中心校、淇县桥盟乡郭庄中心小学、浚县善堂镇第五初级中学等学校,将学校闲置的土地有效利用,以“责任田”的形式承包到各个班级,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劳动技术课时间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9年来,鹤壁市共命名、表彰了45所“劳动实践教育示范校”。示范校的创建,不仅为其他学校树立了标杆,也对后进学校起到了鞭策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

  拓宽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途径

“当前,学生欠缺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劳动实践的体验和认识。这样的欠缺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其健全人格的形成。”鹤壁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彦成告诉记者。

为扎实推进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鹤壁市每年都要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集中活动,选择部分学校的学生参与,统一组织到全市一些厂矿企业、科研院所、乡间农村参观学习,面对面地接受工人师傅指导,向科技人员学习,和农民一起劳动。

  去年春秋两季,鹤壁市分两次组织了淇滨中学、兰苑中学、福源中学、桃源小学、湘江小学优秀学生代表参观淇滨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沃德新世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在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学生们学习小麦良种选育方法、倾听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的事迹……实践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成为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鹤壁劳动实践教育的一大特色。

集中活动、示范引领……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不断拓宽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途径,有力推进了实践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参加集中活动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为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常态化开展,鹤壁市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开展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以学校为单位分散开展活动。

  各学校按照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的统一安排,因地制宜建立劳动教育专用教室或劳动实践教育小基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农田、工厂、花园、草坪、苗圃,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劳动,开展维护、维修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活动。同时,许多城乡学校利用暑期学生回乡探亲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劳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鹤壁市鹿鸣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将学校的绿化区变成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学生护理的桃树硕果累累,同学们在摘果吃桃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教学研究

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每年坚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优质课评比活动,2013年又首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途径、新经验。近年来,全市共有300多名教师参加活动,一批优质教学案例和优秀论文脱颖而出。  

2014年9月26日~28日,鹤壁市举办首次互动式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鹤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朝庄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研究实践教育模式,探求实践教育方向》的专题报告。 

报告中,王朝庄通过梳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八次大的改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历史脉络、主要内容、形式、特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构建劳动和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王朝庄说:开展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可谓大有作为。它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意义。开展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就是要使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对所有学校开放,让每一个学生公平地享受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可以使这项工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伴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断深化。

培训班上,郭德海还专门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上了3个小时的示范课——《寻找绿色》,让参加培训的老师直呼大开眼界。

  多渠道拓展,建设实践场所

近年来,鹤壁市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整合资源,多渠道拓展建设实践场所,不断提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

2011年,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依托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培训中心开设了鹤壁市中学生实践基地,分期分批接收市直中小学校学生进驻,开展学工、学农、拓展训练等活动。  

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还指导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鼓励他们在本县区、本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目前,鹤山区、山城区劳动实践基地运转正常,淇滨区、浚县的劳动实践基地即将接待学生。  

在采访中,记者专程来到位于鹤壁市深山区的鹤山区劳动实践基地。基地主任田鹤君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鹤山区清水池中学,曾经荒废了十几年。前年,基地这里进行了改建。目前,基地每年的接待能力为1万名学生,可以满足鹤山区中小学生轮流进驻开展活动。

同时,鹤壁市实践教育管理中心还命名了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鹤壁市淇滨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沃德新世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达食业集团等15家知名企业、科研单位为鹤壁市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鹤壁市淇滨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被教育部、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一年来,鹤壁市直实践教育基地、鹤山区实践教育基地、山城区实践教育基地先后组织了1.5万名学生进驻基地开展活动。

  打造鹤壁教育的新名片

由于鹤壁市在实践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绩,2012年,鹤壁市申报的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功入选当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获专项资金3000万元。

  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00余亩,包括室内综合活动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四大基本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科技教育、职业教育及生命教育的重要公益场所。  

鹤壁市政府决定配套资金5800万元,在市文化中心西侧建设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地基已完成开挖,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2014年11月10日,站在鹤壁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热火朝天的工地上,郭德海指着施工平面图告诉记者:明年这个时候,鹤壁市的中小学生就可以在这里进行基地德育实践课程、基地能力实践课程、基地特色探究实践课程三大领域15个模块的体验活动。

同一天,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朝庄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鹤壁教育的一张名片。今后,实践教育也必将成为鹤壁教育的另一张崭新名片,扛起全省实践教育的大旗!”

      (侯军锋 杨自起)

  (原载于1月9日《教育时报》三版,配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