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聊一聊春节和民族文化

□姚慧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说: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是欧美等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又代表了人们的期望与希冀。

  春节与圣诞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两者都在寒冷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和希望。

  春节,也叫中国年,是中国乃至东亚汉文化圈内的一个重大节日。也是全球华人不管在天南海北必过的重大节日。世界上过春节的人数是最多的。春节的根儿在中国。

节日文化不仅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生活图景的窗口,更是反映一个民族价值观的窗口。

中国的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春节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华夏炎黄文化和民族特色。春节文化以祖先崇拜和孝道思想为基础,祭祖和祈愿家庭平安;企盼幸福,向往仁爱,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祝福未来,其中蕴含着最纯正的华夏民族文化基因。那么,一句话,中国的春节便是展示华夏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地球上不管你走到哪里,凭着春节文化,即汉文化的共同习俗,你就会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逐步确立,腐朽文化也随之涌进国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不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比如,我国近年来一些商业炒作活动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盲目地过起了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日,而忽视、淡化了本民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等,“去中国化”之风愈益弥漫,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年轻一代,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这话绝非耸人听闻,它揭示了思想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一个没有历史文化作为支撑的国家和民族是无法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支撑点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他们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他们可以通过对照历史的得与失时刻鞭策自己,让国家得以发展,而学习新的文化只是让国家更好地发展。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思想!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说:“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同化,沦为‘文化殖民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提倡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坚持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养料,滋润、丰富和繁荣、发展中华文化。”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2006年起,“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9年起,我市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相继举办了6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弘扬春节文化,并为将春节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是鹤壁市委、市政府和鹤壁160多万人民重视文化工作,为捍卫和发扬民俗和传统文化所做的重大贡献。

不仅如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其他文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运河成功申遗,继泥塑(泥咕咕)之后,民间社火、浚县大平调以及浚县正月古庙会也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淇滨区刘庄先商遗址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浚县隋唐黎阳仓遗址相继入围2009、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2014年9月,中国诗歌学会命名鹤壁淇河为“中国诗河”。此外,大赉店、花窝、鹿台等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工作受到重视,我市芝麻官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成绩显著,央视多次来我市录制科学文化和戏剧艺术类电视片,相继在“文化大百科”、“地理中国”、“九州大戏台”等栏目中播出,鹤壁地方文化即淇河文化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已达7个。鹤壁市英雄模范人物扎堆涌现。刚刚结束的省两会新闻报道中,就有一篇题目为《鹤壁的表现让专家惊喜》引人眼球。鹤壁不仅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18省辖市中GDP增速全省第一,而且天蓝水绿的生态环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也是无与伦比的。

总之,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既要有开放接纳、交流融合的雅量,又要有不削足适履、不买椟还珠的智慧和定力,这样才能在文化精神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