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小考
2015-02-16 00:35:08
□牛子社
民谚云:“二十八,贴画画。”画画指代什么?有人说,画画就是春联。我以为这个说法不恰当。它当然包括春联,即我们俗称的门对;除此之外,还有门心、门楣(横批)及墙单等。
春联的起源应在唐代以后,它应该脱胎于律诗中的颔联、颈联,讲究平仄与对仗,它和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楼台联、关山联及杂联一样,属于特色文学体裁,是对联(对子)的一种。有资料称春联即桃符,始于周代。我以为有误,从桃符担当的祛邪避祟功能可以看出,它只是相当于门心(门神),是不具备春联的文学性的。
据考证,按时间顺序被列为世界最早春联的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系唐人刘丘子所撰;号称第二联的乃后蜀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春联作为一个名词出现,传说是明朱元璋在位时。
既然脱胎于律诗,春联在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则以遵从律诗要求为佳。律诗要求每个句子以两字为一节奏,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间,比如这个句子七个字,二、四、六是节奏点,平仄顺序平仄平或仄平仄;律诗要求两个句子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即上句用平声字处,下句须是仄声。律诗所谓韵脚,是指偶数句最后一个字,过去大家习惯了韵脚押平声字,而与之相对,奇数句最后一个字只好用仄声字。律诗讲对仗,这就要求对联的上下句,相同位置的字要词性相同(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词义相对或相关。当然,随着春联群众化程度的提高,很多春联都不再严格遵循制式了,但作为文学和文化传承,我个人还是希望春联雅致一些,多保留点儿原汁原味的东西。这次受邀为“淇水清风小镇杯”鹤壁市首届春联大赛担任评委,感觉咱们鹤壁的春联制作水平相对而言有待提高,仅从平仄而论,完全合乎平仄要求的不到百分之五,尾字知道上仄下平的不到百分之六十;而外地联友的平仄符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很多意境很好的参赛联,就是因为不合制联的基本要求,而与奖项失之交臂。
其实,春联的制式也直接关系着张贴方式。有人常问“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呀?最简单的规律就是看尾字,上联是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居末呀。过去贴春联是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面,现在贴春联得先看横批。横批是从右往左念的,仍按老贴法张贴;横批是从左往右念的,你只能左上右下了,我确实见过很多张贴不和谐的例子。比如兴鹤大街某名石店有副对子,上联是“灵石无言人代语”,下联是“赏家有识自成痴”,联语好、平仄合(石、识为入声字),但因位置与横批不一致,啥时见了都觉别扭。
过去摘春联也有讲究,一般过完正月十五或二月二,揭下来烧掉。现在纸墨质量越来越好,四时如新,很多人选择自然脱落或整年保存。春联上尽是描绘美景、抒发美感的话,多保留几时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