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2015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评出
11名先进个人受表彰


朱振发



孙捧花



孙菊花



齐昊



郭小春



郭安钰



邢强强(左)李庆明(右)



李彦洲



李庆莉


本报讯 (记者 王帅)4月9日,我市举行2015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表彰会暨道德讲堂活动。撑起家中一片天的17岁少年朱振发等11位“鹤壁好人”受到表彰。

会议宣读了对2015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的表彰决定,热心服务乘客的女司机李庆莉、不离不弃扛起不幸家庭的孙捧花、义务牵线30余年的红娘孙菊花、无私奉献的乡村好医生郭小春、身残志坚的好儿媳郭安钰等11人荣获2015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称号。曾荣获2014年度“鹤壁好人”称号的垃圾填埋工王玉峰,荣获2014年第三季度“鹤壁好人”称号、义务献血传递爱心的白燕为11位模范颁奖。

随后开讲的道德讲堂围绕践行价值观,岗位学雷锋”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了唱歌曲、看短片、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省自身、送吉祥等7个环节的小活动。参会人员齐唱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并观看《铁矿职工“活雷锋”郭明义》短片,倾听了荣获2014年第三季度“鹤壁好人”称号的白燕以及荣获2014年河南省优秀文明使者志愿服务之星团队的市地税局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代表的感人事迹。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把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事迹简介

一、火海中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群众财产——邢强强、李庆明

邢强强,男,1971年生,李庆明,男,1962年生,浚县财政局卫贤镇财政所干部。2015年1月7日,两人途经淇河卫贤镇段时,发现河坡上种植的杜仲树苗大面积着火,且火势凶猛。他们两人不顾生命危险,立刻冲上去救火。经过40多分钟的奋战,终于将火扑灭,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挽回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二、17岁少年撑起家中一片天——朱振发

朱振发,男,1998年生,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双庙村人。2014年,朱振发的父亲不慎从房顶摔落,导致颈椎骨折卧床不起。为了让住院的父亲能够继续得到治疗,朱振发毅然辍学种菜,每天装车800斤白菜,到集市上贩卖。在他看来,无论多苦多累,只要能为这个家减轻一点负担,让父亲的病能够好起来,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三、无私奉献的乡村好医生——郭小春

郭小春,男,1964年生,淇县高村镇万古村人。他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所默默倾注了29年的精力和心血,为村民及时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小李庄村一位74岁老人患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10年里他坚持定期给老人体检、送药。5年前,万古村一位孕妇突发急病,晕倒在家,他像亲人一样出钱出力,陪同去外地医院进行治疗。他的爱心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扬。

四、身残志坚播大爱——郭安钰

郭安钰,女,1972年生,淇滨区钜桥镇钮庄村村民,患有先天性侏儒症。她的婆婆患造血功能衰竭,神志不清,公公患脑萎缩,公婆两人生活不能自理。郭安钰十多年如一日悉心伺候公婆饮食起居,每天喂药、喂饭、穿衣、擦洗。村民都夸她待老人比亲闺女还亲。

五、拾金不昧好的哥——李彦洲

李彦洲,男,1986年生,出租车驾驶员。2015年3月2日上午,乘客下车不久,他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个黑提包,内有两万多元现金、身份证及8张信用卡。他立刻赶回乘客下车的地方进行寻找,但没有找到,于是又将提包交到市运管处出租车管理科。当失主领到失物时表示要重谢,但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六、“90后”小伙儿捐髓救人——齐昊

齐昊,男,1990年生,山城区农行家属院居民。2013年,他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中。2014年11月,他与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9岁女孩初步配型成功。今年1月,在父母极度担心下,他毅然捐献了219毫升造血干细胞。获救女孩的父母要给予重金感谢,他拒绝后说:“能挽救一条生命和一个家庭,我觉得很有意义。”

七、热心服务乘客的女司机——李庆莉

李庆莉,女,1969年生,山城区公交车司机。2010年以来,她在工作期间每遇老弱病残等乘客上车时,总会招呼其他乘客让座,并热心帮助乘客提东西,下车时耐心为他们指路。学生上学时,她都会叮嘱学生注意安全,她还经常帮村民往城区来回捎东西、搬物资。

八、不离不弃扛起不幸家庭——孙捧花

孙捧花,女,1967年生,鹤山区鹤壁集镇王家荒村人。2001年,婆婆突发脑梗塞瘫痪在床,她每天喂药、喂饭、揉肩捶背、擦洗身子,悉心照顾婆婆。2010年,她5岁的女儿又患儿童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为了给女儿治病,她东奔西走,借钱求医。女儿不幸去世,丈夫因过度悲痛患上神经性疾病。但这些灾难都没有吓倒她,她依然悉心照料婆婆,用不平凡的经历诠释着孝老爱亲高尚品质。

九、为困难家庭撑起一片天——鲍梅香

鲍梅香,女,1952年生,鹤山区鹤壁集镇西杨邑村人。丈夫不幸离世,女婿身患股骨头坏死,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不幸患上癌症生命垂危。在这种情况下,63岁的她东奔西跑,求遍亲人,舍不得吃一顿饱饭,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这个饱受磨难的家。

十、义务牵线36年的红娘——孙菊花

孙菊花,女,1958年生,鹤煤技师学院退休教师。36年来,为100多对未婚男女成功牵线搭桥,换来了无数家庭的和谐美满。她义务当红娘,每月电话费就有二三百元。很多人劝她收些费用,但孙菊花说:“人活一辈子,时间和精力与其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不如用在助人为乐上。”

文/本报记者 王帅 整理

图/本报记者 李国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