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中巴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作为北接“丝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丝之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的中巴经济走廊,被普遍认为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开局之作,对带动“一带一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基斯坦,必将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中巴全方位合作,将中巴命运共同体打造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新华社记者 王玉 陈鹏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中巴双方对此寄予厚望。

“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今年2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指出,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搭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战略框架。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李克强总理访巴期间中巴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巴基斯坦提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体现,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两国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为重点,打造“1+4”的合作布局。

目前,走廊各个项目推进顺利。双方正大力推进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瓜达尔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经济园区、跨境光缆等领域合作,推进一批巴方急需的水电、火电、太阳能、风电等能源项目。双方还将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和产能合作,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框架下开展合作。走廊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逐步显现。

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领导人着眼双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目的是实现中巴在更高层次上的互联互通与发展对接,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必将有力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聚焦能源电力

巴基斯坦电力严重短缺,夏季用电缺口可达5000兆瓦/时,不仅影响生产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也难以保障。

目前,走廊建设在电力能源领域发展较快,已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符合巴基斯坦近期和长远的发展需要。  

由联合能源集团在巴基斯坦南部投资建设、葛洲坝集团担任工程总承包商的吉姆普尔风电项目,总投资额计划为13亿美元,装机容量500兆瓦。其中,一期项目投资额2.6亿美元、装机容量100兆瓦,将于今年4月开工。该项目已被列入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的优先推动项目。

由三峡集团投资在巴第二大河流吉勒姆河上兴建的装机容量720兆瓦的卡洛特水电站和1100兆瓦的科哈拉水电站,将分别于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下半年开工。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下属公司和卡塔尔的一家投资公司在卡拉奇附近合资兴建的卡西姆火电站将于今年4月举行开工仪式。该火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20兆瓦。

中巴双方在走廊的电力能源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产业链、投资形式多样、多方积极参与、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局面。可以预见,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必将为巴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长期严重制约巴经济发展和困扰民生的电力短缺问题有望得到大幅缓解。

打造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一座天然深水良港。2001年,应巴时任总统穆沙拉夫的请求,中国政府同意参与援建瓜达尔港,并以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和低息贷款等形式向巴方提供1.98亿美元融资,同时提供技术支持。

2002年3月22日,瓜达尔港正式开工兴建,项目总承包商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3月20日,瓜达尔港工程正式竣工。作为中巴经贸合作的标志性工程,瓜达尔港成为新世纪中巴友谊的重要见证。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巴期间,两国同意启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瓜达尔港,计划建设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当年2月开始接管瓜达尔港的运营。

在瓜达尔港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南端起点后,两国领导人在多次会面中都提出应落实好瓜达尔港项目。

巴计划和发展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乔杜里表示,瓜达尔港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将成为走廊的门户。他说,为改善瓜达尔港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多条连接巴其他地区的公路和一个新国际机场将得以兴建。此外,瓜达尔港自贸区的建设也正在推进,这将为当地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

伊克巴尔说:“走廊是历史赋予巴基斯坦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也许几个世纪才有一次,巴基斯坦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从而实现我们的梦想,改变国家的命运。”(据新华社4月20日电)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说,中国人为巴基斯坦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呼,叫做“巴铁”。中巴关系之所以这么铁,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坚持道义。中巴都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事务中都主张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敢于仗义执言。巴在台湾、涉藏、涉疆等一系列问题上始终给予中国鼎力支持,中国也始终坚定支持巴捍卫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真诚无私地帮助巴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次是君子之交。中巴在交往中一直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心心相印。两国在合作中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遇事总是更多地从对方的处境和利益着想,充分考虑对方感受。 

第三是患难与共。上世纪在新中国突破外部封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关键时刻,巴向中国提供了坚定支持;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巴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全部战略储备帐篷,真正是倾囊相助。同样,2010年巴遭遇特大洪灾时,中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国家;近期也门局势紧张,中国海军舰船协助176名巴基斯坦侨民从也门安全撤离,巴海军也协助8名中国留学生撤离,再次展现了两国有难同当的兄弟情谊。(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