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 日报07版
          

格律诗浅谈(之一)

□牛子社

  近年来,喜欢古诗特别是格律诗的朋友越来越多。但什么是格律诗,它在押韵、平仄、对偶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能说清一二的就不多了。

格律诗就是在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格式和规则有严格要求的一类古诗。每首诗八句的叫律诗(每句七字叫七律,五字叫五律);每首诗四句的叫绝句(每句七字叫七绝,五字叫五绝)。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或者今体诗,它定型于唐代,是朝廷用于取士的一种标准化试题。作诗的人要严格把握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平声、哪个字用仄声;哪几句必须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哪个地方是韵脚必须押韵,且须使用韵书里规定的韵字等等。我们把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是为了区别这之前存在的(有的这之后依然存在)诸如风雅颂、骚体诗、柏梁体、乐府诗、歌行体或者如《古诗十九首》等古体诗,这些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

唐代以来的诗人,写近体诗绝大多数是按格律安排的,但为了行文需要,有意不迁就格律的也不乏其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著名的五绝,第二句节拍上连用两个仄声字,第三句连用两个平声字,二、三句又失粘后文详解),这些都不符合近体诗规则。又如崔颢的《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要求对仗的,但两句中只有前三字成对;鹤、去、复三个需仄平仄交错的字全用了仄声。这类诗由于艺术水平较高,瑕不掩瑜,历来被称作“变体诗”或者“拗体诗”,我想这是给名人名诗一个面子吧。如果我们想创作格律诗又没有完全符合规则时,就不要自封律、绝了,免得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