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鹤壁市第十八中学马宝印秦法辉
2015-06-20 00:18:33
没有变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放,就没有融新。在今天各种教育教学流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最迫切、最有意义的事。十八中人在这纷繁耀眼的教育教学流派中,撷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精华,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Y+X”(以生为本,小组合作)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引发了全校学生学习的革命,大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十八中在素质教育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一、突围之略——“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成
鹤壁市第十八中学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就读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行为规范、学习品质整体表现偏差。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他们业务精良,有干劲儿,怀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有一腔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热血。所以,摆在十八中面前的困境,阻止不了学校的发展。思变革,是十八中教职工共同的心声。
没有变革,就没有学校教育突围的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为梦想而战的热忱,十八中人不断学习、比照、反思、总结,在艰难的探索路上,大家交流、碰撞、沉思、论辩,最终形成了一个共识:世界上没有差生,只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对!选择一个对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改变这种悲剧式轮回命运的根本。
以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究其原因,是教育者心中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教育者还固守着师尊生卑的思想,由此老旧的教育理念形成的教育“磁场”没有变化。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新的思想洪流的冲击和洗礼,而不是口号。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主张的就是一切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这种思想,任何教育教学行为都要在这种理念的要求下开展。他还强调了小组合作。美国教育家马尔瓦·柯林斯认为,教育是一种交流,交流最好的形式是合作。而在教育者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合作交流的是一种正能量,他们能互相学习、互相补短、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学习可以,绝不能照搬、单纯地模仿。否则,注定了要失败。因此,十八中依据自身实际,确定了“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
二、突围之战——“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
十八中的“勇士”们把探索、总结出来的适合本校的“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迅速在每个班级、每个课堂实施开来。这种生本教育理念下可实践、操作的“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师能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结合起来。首先,真正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和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等,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本质,对教学的功能以及对课程的实施原则等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课堂教学方式得到转变。极富操作性的导学案、小组合作、导学点练测五环节等贯穿课堂;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发现、质疑、交流、反思、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形式为小组合作,载体为导学案,教学环节为导、学、点、练、测,师生共同构筑一个体系,如图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实现了多元合作、多向互动和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高效性。“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改造了老师,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革命,他们学会了学习,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终身学习。
三、突围之后——“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发展与改进
“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教师专业的新发展,打造了一支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科研化教师队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提高,养成了勤于探究和实践的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长效性,使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由此,学校校本教研的水平也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十八中人用自己的韧劲儿和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问题,比如重点突破了导学案设计方面在不同学科上的差异、学习小组同组异质的建设、合作小组核心成员的培训等等。现在,我们正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小组学习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成绩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同时,我们还要观察“Y+X”生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作态势,研究教师、学生课堂行为,探索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活力课堂教学模板,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
…… ……
只要发展,变革就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