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幸福如家
2015-07-08 01:58:59
(上接第一版)做到社区服务功能最优化,让社区成为最有人气的地方。创建工作启动两个月来,全区用于改造升级社区服务场所的资金已达180多万元,其中九州路办事处目前已建成5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9个,黎阳路办事处对8个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长江路办事处对4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更新升级。
社区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让社区有钱办事
场所是基础,资金则是保障。今年年初以来,为让社区有钱办事、干部愿意干事,淇滨区加大财政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将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工作运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干部待遇报酬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破解社区经费不足难题。
淇滨区对每个社区每年拨付工作和服务经费12万元,其中党组织工作经费3万元、工作运转经费4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万元,由办事处根据各社区规模、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使用,切实保证社区党组织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另外,淇滨区每年还安排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在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服务设施配置和开展服务项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社区给予奖励。
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淇滨区还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进行再提升,出台了《淇滨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每月不低于1500元(含“五险一金”),每年考核合格月工资标准动态递增100元。另外,今年年底,淇滨区还计划按照全区社区干部总数3%的比例,择优确定优秀社区干部,在社区工作岗位期间享受同级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工资待遇。
人往基层走
劲儿往基层使
去年以来,淇滨区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儿往基层使,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上级部门力量下沉。他们选派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到社区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行区直机关职能部门联社区包网格制度,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使过去“下面跟着上面干”转变为“上面围着下面转”。
“要不是元书记她们几个人带着我们去派出所、银行部门找人家协调,我孩子被别人利用信用卡骗的15万元,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找回来!”居民郭女士充满感激地说。现在,长江路办事处福兴社区的居民,一遇到问题就会想到元军平。她既是长江路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也是福兴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
“以前,我们基层工作人员领着群众去上级协调解决问题,说实话还真是不那么容易。”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娜感慨,“现在元书记来了,我们解决不了的,居民会找到她,问题解决的时间也明显短了。”
同时,淇滨区还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通过“骨干留任、机关下派、社会招考”等途径,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截至5月底,全区23个城市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当选的23名党组织书记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带头人队伍加强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也得到了充实,他们采取面向社会招一批、让现有“大学生村官”转一批的办法,充实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使每个城市社区工作人员达到10至15人。另外,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也在发展壮大,一批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等社会热心人士被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担任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心理辅导员、文明监督员等。目前,全区已有25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
“一社区一品牌”
让服务无处不在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群众。淇滨区通过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务机制,让居民感受到服务无处不在、生活便捷舒适。
7月1日,新的一期创业培训班在九州路办事处牟山社区开课。“我们不仅定期举办创业培训,还有就业培训,每期10天。”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海波说。社区居民聂海红就是去年年底通过创业培训,在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刚开业没多久,一个月还赚不多,但至少有收入了。”聂海红很满意地说,她下岗之后就一直待业在家,通过社区办的创业培训班,她的生活正在越来越好。从去年下半年到近期,牟山社区已举办创业就业培训班10多期,让2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
去年以来,淇滨区在社区开展了特色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坚持“一社区一品牌”的工作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各具特色、品牌靓丽的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先后涌现了福源社区的“十进门”服务、长城社区的“文化长城”创建、新城社区的便民服务“258”工作法、东方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基地、牟山社区的李显文矛盾调解工作室、福田社区的闫伟法律咨询室等特色服务项目品牌。
同时,淇滨区还不断完善联动服务机制,在街道层面推行“大工委制”,在社区层面推行“兼职委员制”,在居民小区层面推行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交叉任职、分工协作“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打造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开展了智慧城管进社区等活动。另外,他们还依托办事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中心,组建“办事处—社区—小区—楼院”四级社会管理网格,办事处、社区干部、党员通过定期走访入户、网上留言、热线电话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