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7日开幕
2834件文物展现抗战伟大胜利 1500多件首次展出 抗战馆8日起开放


  在展览第七部分伟大胜利展区,地面忽然悬空起来,透明的玻璃下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密密麻麻的枪支弹药、日本军旗、饭碗等物品(上图)。据介绍,此次采取这种展陈方式,一方面是展示我们掌握的日军侵华的铁证,另一方面也想表达压碎日本人侵略战争机器的意味。


核心提示

  7月7日,《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展览总面积6700平方米,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其中1500多件都是首次展出。

展览7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为长期展出。7月8日、9日、10日、14日、15日的上午举办参观专场,不对外开放,下午1时30分起对外开放。7月16日起全面恢复正常开放。

主体 展览分八个部分 全景呈现抗战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共分为八个部分,以时间为轴线见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全景式展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和巨大贡献,展览不仅有众多的文物和照片、史料,布展也别具一格。

  展览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突出表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展览还特别展示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和正义行动,包括毛岸英、胡济邦、唐铎这些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华侨在侨居地参加所在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故事。

铁证 “日军从未进攻延安”?请看《击退日军西渡黄河示意图》

  在展馆的“中流砥柱”部分,有一张《击退日军西渡黄河示意图》,有力地反击了前段时间流传的“日军从未进攻延安”的谣言。

从1938年至1939年,日军向陕甘宁边区河防发动了23次进犯,企图强渡黄河,突破西北重要门户,切断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威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中枢的安全。

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部队在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人民支援和地方武装配合下,从1938年至1942年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使千里河防始终未被日军突破,这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江河防御作战中是绝无仅有的辉煌战绩。

(本栏目文图据《北京晚报》)

半景画 两分半的时间展出“七七事变”

  在抗战馆一直有一个有点“神秘”的展厅——半景画。以前半景画并不在参观的主线上,许多参观者都会忽视掉“血肉长城”背后的这个展厅,这次展览将半景画纳入到参观的流线内,成为参观者的必经之地。

走进半景画厅,几排宽大的台阶自然错开参观者的视线。只见整个大厅好像一个巨大的球体,对面“七七事变”的场景好像立体地展示在记者面前。

近处破败的房屋、孤零零的石碾,中国将士正在与日军殊死搏斗,远处的卢沟桥宛平城硝烟弥漫,声光电的互动仿佛让画面活了起来。短短两分半钟,“七七事变”的过程就简明扼要地展示在参观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