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 日报05版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发生机器人“杀人”事件。有关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机器人到底是帮手还是对手


用于汽车制造的工业机器人


【事件】

机器人杀人不是故意的

据报道,这名不幸身亡的工作人员现年22岁,事发时正与同事一起安装机器人,但机器人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把他重重地压向一块金属板,导致这名工作人员伤重不治身亡。

“机器人杀人了!”许多网友不约而同想到电影《终结者》。片中计算机“天网”拥有自我意识,制造出机器人屠杀人类。有网友说:“《终结者》预言的机器人崛起已经开始。”

不过,大众公司称这是“人为操作失误”,专家观点也是一样,与其说是机器人导致的事故,不如说是一起普通的工业事故,而且这是近年来常有的。

【担忧】

马斯克投巨资阻拦“终结者”

虽然专家们都说这是“人为失误”,但这并不能消除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担忧。

比尔·盖茨、霍金以及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三人就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于人工智能可能会威胁人类的担忧。

马斯克曾警告,未来五年,最多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机器人自主决定屠杀人类。今年1月份,马斯克还曾向未来生命研究所捐赠1000万美元,资助他们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现状】

谷歌、阿里巴巴纷纷押宝机器人

虽然对于机器人的担忧一直存在,但事实上,人类对机器人的开发一刻也没有停止。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马云、郭台铭和孙正义3位大佬联手押宝机器人。阿里巴巴联合富士康在日本宣布,将向日本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BRH战略注资145亿日元。目前,该公司已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理解人类情感的机器人。

  3位大佬的动作已经算慢了,两年前,谷歌公司一举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其中,波士顿动力公司曾为美军制作国防机器人。

  除了各大企业,各国对“杀人机器人”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美军无人机的工作性质与“杀人机器人”类似,尽管现在投入使用的无人机仍需要人类授权和操作。此外,一些不需要人类介入的武器系统已存在。例如,美国海军战舰上使用的一种火炮系统,就可以自主搜索并摧毁对方发射的炮弹。

【现实】

机器人抢饭碗还是解放人类

当然,现在讨论“机器人主动杀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不过,当前真正面临的问题是,在机器人的实际操作当中,如何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危害人类。

更迫在眉睫的是机器人“抢饭碗”问题。目前,从工业劳动者到保姆,再到模特儿,都有机器人的身影。

在中国,媒体5月份报道,富士康昆山工厂用机器人生产,在过去几年替代了5万多名员工。富士康表示,他们的目标为至2020年,其中国工厂达到30%的自动化。

也有人很乐观,认为人类的经验和创新根本抢不走,机器人可以将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埃里克教授表示,下一代求职者需要从事机器人不能胜任,或者可以与机器人互补的工作。

链接:

【机器人三大定律】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其名作《我,机器人》当中,开创性地阐述了机器人的三大定律,分别是:

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

2.机器人必须执行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条定律相抵触。

3.在不违背第一条、第二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据《钱江晚报》、《当代生活报》、《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