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逝世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享年80岁


成思危资料图片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法制晚报消息 7月12日凌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成思危被媒体称为“创业板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由于他为中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父亲成舍我

希望他居安思危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他的父亲是中国报业的杰出开拓者成舍我。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曾经担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七、八届民建中央主席,第八、九届中华职教社理事长。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此后,国内掀起了风险投资的热潮。成思危指出,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应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咨询与服务管理;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及管理办法,从国内外吸收资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与此同时,成思危强调,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当是高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阶段应是创业阶段。

  2003年,在成思危的积极倡导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正式成立,从而建立起国内风险投资领域政策制定者与实务界沟通的重要桥梁。2004年6月,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迈出了“三步走”战略中其中一步。成思危强调,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从培养项目经理入手。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由于成思危为我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经典语录

  我毕生的抱负就是能为富国强民做点事。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审慎的乐观主义者。

  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

  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确保我们的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