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的“草帽书记”
——记云南洱源县委书记杨承贤
2015-07-17 04:26:02
□新华社记者 王研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出现在高寒山区、泥石流灾区或群众家中的杨承贤,经常是戴着一顶草帽……作为云南洱源县委书记,他到任虽只有3年多时间,却已在500多个村寨留下了足迹。
科学发展:保护洱海敢啃硬骨头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在洱海保护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云南省唯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到洱源工作的第二天,杨承贤在洱海重要水源地茈碧湖边,看到鱼塘遍布、饭店林立,污水直排入湖,心痛不已,随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茈碧湖环境综合整治。有人劝他别捅这个“马蜂窝”,县里也曾整治,却因矛盾突出而不了了之。他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做洱海保护的罪人,这个硬骨头必须啃!”
2013年和2014年,洱源县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2014年比2011年翻了一番。大家真心认同了他的那句话:“保住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政绩!”
民族团结:都要过上好日子
洱源县2533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杨承贤常说:“民族团结工作事关边疆繁荣稳定发展大局,民族兄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随着关乎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工程一项项实施,洱源相继建成24个民族团结示范样板村,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
抢险救灾:急难时刻勇担当
2012年8月,洱源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89亿元。2013年3月和4月,洱源县又相继发生5.5级、5.0级叠加地震,10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灾难袭来,杨承贤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说:“急难时刻,群众就看干部,只要我们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险情面前,杨承贤始终带头奋战在一线。在受灾最为严重的整体搬迁村振兴村,他坚守七天七夜。在他的带领下,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灾区。2013年春节,遭遇山洪泥石流的135户受灾群众搬入新居;2014年春节,4059户地震受灾重建户搬入新居,3月,所有地震灾区学生在新校舍上课……
被人们称为“麻风村”的山石屏村,集中居住着滇西42名麻风病康复者及38名家属,是地震灾情严重的村落。杨承贤先后十余次到该村,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他说:“山石屏的群众已经吃尽了苦头,不能再让他们受难了。”
(据新华社昆明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