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携手御敌打响忻口战役:
最激烈时一小时牺牲一个团
2015-07-31 00:26:36
1937年,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会战中,紧急奔赴阵地杀敌。
□程绩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近百里孤山,杂草漫山遍野,当地人说,“每年雨季,地上都会裸露出弹片和白骨”,这是78年前战争的遗迹。
忻口战役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让日军板垣师团顿足于忻口21天寸步难进,自己也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巨大代价。
距离忻口村30公里处,有一块山地,没有耕地,没有植被,黄土裸露的大地沟壑一望无际,当地老人说,近百年来这里都是这样。这片无名山地在70多年前有另一个名称——“忻口战役204高地”。这里曾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一夜易手13次,也是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的殉国处。
国共合作 共筑50里河谷防线
忻口战役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山西省著名抗战学者高凤山介绍,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守军后路被断,为免遭包围,中国军队放弃平型关。日军连续突破中国军队防线,直接威胁阎锡山的太原大本营。在太原以北,就只剩下了忻口这个最后的屏障。
1937年10月2日,蒋介石致电阎锡山:“仍盼策励各军,继续杀敌,以争最后胜利。”当天,卫立煌率领第十四集团军奉命增援山西战场。卫立煌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指挥忻口战场。
当时中日两军的实力对比是,中国参战的有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0万余众,飞机30架。日军共7万余人,动用坦克150辆、大炮350门、飞机300架。
尽管中国军队人数占优,但当时国内对于山西战场的情绪一片悲观,“抗战初期,日军装备完整,训练精良,常常以1个大队(营)战中国军队1个师(3团)或1个旅(2团)。”抗战学者王奇生说。
忻口守得住吗?守不住也要守!
大白水村在忻口西北,当时在此驻防的八十三师战地工作队队员王用中回忆,民房外墙贴的标语上写着:抗战到底,誓死不做亡国奴!”
10月6日,毛泽东电令八路军将士配合山西正面战场。为了显示诚意,阎锡山也特地将晋绥军10个团的兵力,交由八路军统一指挥。杨永松所在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奉命从五台县豆村南下,支援忻口战场。
与此同时,在日军板垣师团抵达忻口之前,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在忻口以北集结完毕,晋绥军主力也都按时抵达指定区域。20万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初次携手迎敌。在云中山和五台山之间的云中河河谷,中国军队组成了一条50里长的防线。
“有日本人就没有咱们,有咱们就没有日本人”。
10月11日,日军占领原平后南下,沿同蒲路左侧向忻口猛攻,忻口危在旦夕。
山地拉锯 一昼夜阵地易手13次
整个山西战场,数南怀化村打得最激烈。南怀化村后来改名河南村,处原平与忻府区交界之地,与忻口村隔山而居,忻口战役的主战场204高地就在这里。
在《忻口会战纪念墙》的祭文《忻口抗战记》里记载着:“我全体将士誓以血肉筑长城,连战连捷,屡挫敌锐。尤以204高地战斗最为惨烈,一昼夜间敌我互易阵地达13次之多。”
在忻口村,忻口战役的故事尽人皆知,有的还被改编成童谣代代相传,村民赵和静今年56岁,他说。“我从小爷爷就告诉我‘南军’打鬼子的故事”,部分忻口人习惯把战时的中国军队称为南军,他们认为这是卫立煌从南方带来的部队。
“白天,鬼子飞机大炮压上来,抢回阵地;晚上,南军再把阵地抢回来。战斗十分惨烈,南军一个团的战士阵亡了,再上一个团。战士与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双方的炮兵用炮弹覆盖阵地,人打没了,再派一个团冲。那10个小时,上了阵地的兵没有一个活着下了战场。”
根据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少将研究员刘岩撰写的《国共两军配合作战的忻口会战》,1937年10月11日,日军第五师团集中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组成“立体”密集火网,倾全力向忻口主阵地猛攻。
面对强敌,中国守军宁死不退,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异常惨烈,敌我双方损失惨重,阵地前布满了尸体。
10月12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敌我主力又在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争夺战,一昼夜阵地13次易手,第九军在第7次夺得204高地时,有的团只剩下百余人。
可歌可泣 将不畏死士无贪生
时至今日,河南村仍是一个不足800人的小村庄,依山傍水,靠天吃饭,全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忻口战役后日军曾在这里进行屠杀,一位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打鬼子的时候,村里有204户1020人,除逃出村避难的254人外都被杀光,100多户被杀绝。”78年过去,南怀化村村民代代繁衍,却从未达到战时的千余人口。
忻口文史办“忻口会战战史专家”胡全福,编写过《忻口战役亲历记》,书中对忻口战役参战部队、战争进行过程、100余次战斗,以及战斗的惨烈程度做了翔实的记载,我要用史笔,将忻口战役完整地写出来,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胡全福说,忻口战役最让他感动的,是郝梦龄将军的遗言,“将不畏死,士无贪生!”
忻口战役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从拂晓至黄昏,中国军队损失了11个团,平均一个小时牺牲一个团。
周锡奎是国民革命军第61军72师217旅434团的一名班长,当时他在邻近忻口的繁峙县鹞子涧与日军展开厮杀。几天时间,434团包括团长在内的1000多人相继阵亡,活下来的不足百人。
记者在鹞子涧找到了全村年纪最大的一位85岁的老人,他隐约记得这件事。1937年,他8岁,见过他的父亲、哥哥去收拾那些尸体,埋在一个大沟里。
中国守军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燃烧弹引起的熊熊大火。后来有亲历者提到燃烧弹的厉害:“把你整个人都要烧光,有的战友穿两套军衣,烧得一塌糊涂。那是山区,没有水,你要灭火就只能在地上打滚,火灭了,不过全身都是泡。”
忻口村村民告诉记者一件往事:1970年,山西大旱,关子村村民们引穿村而过的云中河水上山,因为水管漏水,无意间把山上的黄土冲出深沟,冲开的土地里全是白骨,一层一层的,“那场面特让人震撼,亲眼看到,会让你觉着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特有骨气。”
从1937年10月13日到11月2日,包括八路军在内的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坚守阵地长达20多天,有力阻击了日军的南进计划,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和物资装备。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11月2日,因为东线娘子关失守,日军迫进太原,北线死守已无必要,中国守军撤出忻口阵地,11月9日,太原沦陷。
一张图
看懂抗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城,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标志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陈铭怄、蔡廷锴、蒋光鼐的带领下展开回击。
长城抗战
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在长城的义院口p冷口p喜峰口p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长城沿线仍失守。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大屠杀。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1日至10月25日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至10月
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 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17日至1944年12月1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队在河南、湖南和广西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作战。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至6月,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阻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战争的第一枪。
哈尔滨保卫战
1932年2月3日大批日军飞机、坦克,从西、南方向进攻哈尔滨,哈尔滨自卫军奔赴前线。李杜、冯占海是总司令,但自卫军边打边退,损失惨重,两天后日军获胜,哈尔滨沦陷。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促使国共两党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
绥远抗战
1936年,中国绥远地方当局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以中国晋绥军、中央军全胜而告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队会和。国民政府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其中的台儿庄战役标志着近代日军第一次军事挫败。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
浙赣会战
1942年5月至9月
鄂西会战
1943年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伤亡6.7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万人,打通了中印公路。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至12月20日,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
湘粤赣战役
1945年1月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