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
2015-07-31 00:30:02
古代有哪些名人
是被“热死”的?
□袁凤
苏轼:
旅途劳顿,暑热中去世
有关苏轼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大文豪竟然是因暑热而死。
据史料记载,元v八年(1093年),大宋朝廷因掌握实权的高太后去世而风起云涌,各派势力权斗激烈,最后旧党大臣们失势,苏轼被新党大臣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隔了几年,他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尚未开发,文化落后不说,还道途偏远,湿热异常,完全是达官显贵们畏惧的险途。
还好,苏轼心理素质不错,在这外放的数年间,他以苦为乐,努力适应艰苦生活,读书写作,甚至还创造了许多美食,结交了很多穷朋友。后来逢宋徽宗上台,徽宗皇帝爱苏轼之才,加之正赶上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朝廷大赦,于是特别恩准苏轼北归。但是此时的苏轼已经老了,身体极差,又正赶上夏季高温,终因旅途劳顿中暑。慌作一团的家人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抢救措施,苏轼于当年七月二十八日去世。
郑成功:天热突发不适
南明永历十二年至十四年1658年~1660年),郑成功三次出兵抗清,在福建沿海取得多次胜利。但是由于这时的清廷已经站稳脚跟,力量太过强大,因此郑成功转变策略,开始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自金门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经激战,终于将台湾收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郑成功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他却突然去世,年仅37岁。史书对郑成功去世的记载模糊不清,传闻多种多样。其中与郑成功同时代的李光地写有一本书叫《榕村语录续集》,该书记载,郑成功之死,是因为突发不适。当时,一个叫马信的亲随,找来医生治疗,医生认为郑成功是天热中暑,遂投以凉剂,是晚而殂”。如果将郑成功去世时间换算成西元纪年大约是公元1662年的6月23日,这天正是夏至前后,中暑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宇宙”原指屋檐和栋梁
如今的宇宙由众多星系组成,但在古代,“宇”和“宙”不过是房屋小部件。
《淮南子·览冥》曰:“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这里的“宇”和“宙”都是它们的本义,意为燕雀认为自己比凤凰矫健,凤凰不能跟自己争胜于屋檐和栋梁之间。到《庄子》说“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这时的“宇”已代指一切空间,“宙”已代指一切时间。宇宙已穿越时空了。
(摘自《广州日报》)
五官原指五个官
黄帝战胜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涿鹿县),开始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经济;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
后来,这5位官员都作出很大的贡献,因而得到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了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彩呀!”从此,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摘自《知识窗》)
“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
一个人如果连续问另一个人几个问题,对方都答不出来,我们就会说对方“一问三不知”。这句话最早见于《左传》。
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对荀瑶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所谓“三不知”就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
(摘自《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