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浚县新闻


  7月29日上午,浚县县委宣传部组织有关单位干部职工,到县武警中队开展了迎“八一”军民鱼水情、爱心进军营志愿服务活动,给武警官兵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营造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            徐自波 摄


本报讯 “远程教育设备换成电脑、液晶电视后,不仅我们村蔬菜上网销售更方便、更快捷了,村民也能利用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娱乐活动了。”日前,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寨外村党支部书记熊建国高兴地对笔者说。

今年年初以来,为落实省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远程教育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浚县多途并进、多措并举,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升级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升级改造基层站点70个。

在对首批省级11个传统站点升级改造的同时,按照市远程办的要求,浚县确定了59个升级改造站点,向相关乡镇、街道下发了站点升级改造任务分配明细表,就升级改造设备、标准和完成时间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县委组织部成立了督导组,由分管副部长带队,对每个升级改造站点进行督查指导。县远程办根据各乡镇、街道升级改造工作进度,定期通报,督促进度。截至目前,已为升级站点配备了电脑和大屏液晶电视,更新了制度面板和远程教育标牌,站点升级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今年年初,在调研的基础上,浚县确定黎阳街道办事处为远程教育示范乡镇,并积极开展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县远程办对黎阳街道办事处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逐一进行调研了解,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每个站点的建设标准和任务。同时,县远程办积极整合建设资源、解决资金缺口等,加强对黎阳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帮扶,街道办事处为辖区内的19个站点统一配备了电脑及大屏液晶电视。黎阳街道办事处还根据实际情况,在寨外村、吴村、西桥庄村建成3个红色网络教育家园,统一购置了电脑等设备,为周边群众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场地和设备。           (白卫华)本报讯 近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共同下发了《关于2015年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的公示》。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等有关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协同审核,省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省发改委、财政厅提出了2015年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并将项目名单公示,浚县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省19个智慧园区试点之一,有望获专项资金500万元。   (王红雨)本报讯 入夏以来,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采取多项举措狠抓夏季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突出检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等,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不安全决不生产。

二是狠抓企业自查自纠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作用,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对重点防范部位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夏季易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做好防爆、防火措施,确保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利用标语、横幅宣传安全常识、安全操作规程、防灾避灾的注意事项等,向企业从业人员和居民普及安全知识。

四是狠抓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织村、社区安监员和企业责任人参加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和企业工作人员的自救自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卫溪办)本报讯 “李专家,一会儿到我家看看,我们家的苦瓜叶子怎么变黑了呢?”“李专家,我们家的果树嫁接效果不是很好,你一会儿给我说一下有什么诀窍吧?”“好好好!我马上就告诉你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笔者日前在浚县新镇镇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看到的一个场景。

今年年初以来,新镇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和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新镇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重点对果树的整形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粮食作物的稳产增收和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方面的技术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比较强的培训,新镇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村和一批种植大户与养殖大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该镇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20余场次,培训农民1600余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100余份、图书400本。  (赵学圣)本报讯 近年来,浚县屯子镇党委政府依托有千年历史的石雕文化优势,坚持“传承、创新、提升”的原则,以提高石雕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优化环境、人才培养、创新驱动、龙头培育等为抓手,推动产业扩规模、升技术、锻品牌、增效益,努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走上集约型、创新型、效益型发展之路。

一是规划建设了石雕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和上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并成立了石雕企业协会,协调土地、税务、电力等部门为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优良的环境保障石雕产业向“大”发展。目前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已修建石雕规划区内道路3公里。

二是培育人才队伍,引导石雕大师积极传、帮、带,联合艺术高校开展石雕艺术培训,引进管理型、技术型石雕人才,以高素质队伍促进石雕产业向“优”发展。截至目前,屯子镇已举办石雕技艺培训班2期,培养市级工艺师50余名,全镇拥有国家级大师1人,省、市级技工200余人,熟练工人1000余人。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协调贷款、帮助争取专项资金等形式,扶持石雕企业发展壮大,形成龙头带动作用,推动石雕产业向“强”发展。目前已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协调贷款2300余万元,培育龙头企业10余个。

四是营造创新氛围,积极申报省级石雕文化创意研发项目,引导石雕企业引进新技术,打造石雕产品新品牌,以创新驱动石雕产业向“精”发展。目前已有10余家石雕企业引进了新技术和新工艺,石牌坊等品牌已显示出较大的影响力,生产的浏阳十二生肖坊还被浏阳市政府申请为国家专利产品。 (赵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