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319人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派驻村治软、治散、治穷、治乱
2015-08-21 00:17:13
本报讯 (记者 陈静)2012年3月,浚县公安局产业集聚区派出所所长李县林,被派到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东沙地村任第一书记,3年多时间,他组织菜农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户均增收3万多元,还在村内组建了4支建筑队,解决了600多人的就业问题。去年,东沙地村级组织换届中,他被全村党员选举为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我市像李县林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有很多。8月19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我市2011年启动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4年来先后选派了319人,帮助派驻村治软、治散、治穷、治乱。
第一书记驻村,主要就是为了帮助派驻村治软、治散、治穷、治乱,加强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4年来,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全市先后有25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了转化提升。山城区就实现了全区63个行政村(社区)的第一书记全覆盖,有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一书记在驻村过程中,还要依靠本单位的支持,通过多方寻求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持。淇县的驻村第一书记群体,去年就协调争取资金1080万元,帮助派驻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促进了派驻村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实践中往往可以积累很多基层工作经验,在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目前,全市已选派的319名第一书记中,先后有47人得到了提拔重用,一些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还受到了省委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