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古人的脸面:
明朝皇帝为美白扑粉
王安石脸黑不在乎

自古以来人们对脸就很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说了可能好多人不相信,明朝皇族见人,也是要化妆的。《茶香室续钞》援引明朝文献说:原以为皇帝的帽子,都用珠宝,但不用翠。可是也见过藩王家里有喜事,王爷头上簪花两枝的,还都是翠做的,所谓翠花。一问内侍,才知道皇帝在后宫中也簪花。《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说,他到都城,和太监们聊天儿,谈到皇帝上朝前一定要在脸和脖子上扑粉,这样显得更加严肃。扑粉和严肃沾得上边儿吗?人家没解释。也许,是因为朱元璋长得不好看,子孙们试图洗白,也未可知。

  不过也真有不在乎自己脸黑的。这位是名人,王安石。有一天他哥们儿吕惠卿跟他说:“你脸上长黑斑了啊,告诉你个偏方,用芫荽(yán suī)洗洗,就能洗掉。”王安石说:“我脸长得黑而已,不是黑斑。”吕惠卿道:“芫荽也能把黑洗掉。”王安石笑了:“我黑是天生的啊,芫荽有啥用呢?”

将军的脸更是重要,若是长得不给力,上阵杀敌,可能效果就要打折扣。《教坊记》和《乐府杂录》都说到了脸的故事,综合一下,是这样的:南北朝北齐的时候,皇帝高欢之孙、兰陵王高长恭“性格胆勇”,上阵杀敌,总是最先突入敌阵。就一样不好,长得有点娘,脸孔女里女气的,这多影响打仗的效果啊。高长恭想了个办法,做了个大面具,临阵戴在脸上,这回真是威风八面,百战百胜。这就是面具的开始——后来,在一些需要雄壮之气的音乐里,就出现了面具人。比如击鼓,唐朝宫廷里的鼓手,都戴着面具,拎着鼓槌出场。

拿面具遮住自己,不要脸,其实也是为了要脸。

(摘自《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