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记者在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走近忙碌的环卫工人,了解到他们在清理垃圾时常被划伤手,他们呼吁———不要将玻璃碴儿与生活垃圾混合丢弃

□本报记者 陈静

9月14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爱护环境、关爱环卫工人等话题被网友热议。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了解他们的艰辛。

工作中经常被竹签、

玻璃碴儿等划伤

“我干环卫工作已经有14个年头儿了,负责清扫的区域内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商铺,其中不少是饭店,清理起来很不容易。”63岁的黄培良告诉记者,特别是大排档、早夜市散市后留下的一次性筷子和竹签,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

而在环卫工人肖瑞前看来,最易受伤的活儿是清理果皮箱。“每天凌晨4点就要开始上班,除了清扫道路和人行道,路旁的果皮箱也得全部清理。”肖瑞前说,凌晨时候天黑看不见,只能用手往果皮箱里探,碰上破酒瓶、玻璃碴儿、树枝树杈什么的,很容易伤到手。

为此,肖瑞前呼吁市民不要将玻璃碴儿、带钉的木板等锋利有尖的物品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

为了清理机动车道上的垃圾,冒险穿梭于车流之中

环卫工人蒋师傅从事环卫工作有2年多时间,在他看来,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为了清理机动车道上的垃圾,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车流之中。

记者看到一个垃圾袋被丢弃在机动车道上,蒋师傅左右观察后,迅速跑过去将垃圾袋捡起来。“路中间的垃圾只能这样清理,每天要来回穿梭马路几十次,都已经习惯了。”蒋师傅对记者说,有几次她因在车流中穿梭捡拾垃圾险些被车碰到,很危险。所以希望司机和行人不要随手乱丢垃圾。

淇滨区环卫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环卫工人年复一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无论严寒酷暑、工资高低,他们都辛勤劳作。希望市民不乱扔垃圾,自觉爱护环境,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