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需要不需要治疗?
2015-10-22 22:16:36
□本报记者 李雪婷
数日前,家住淇滨区的王女士因为要做一次小手术,对身体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却发现自己有心脏早搏现象。她十分担心,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脏病。心内科医生仔细看了她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后却告诉她,“根据目前的情况,不用担心,基本上不用管它”。
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北方告诉记者,早搏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不少人在体检或检查别的病时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心脏早搏,多会很紧张,担心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其实早搏并不一定是心脏病,治不治疗也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什么是早搏?
李北方解释,正常情况下心脏工作时通常先有电的激动,刺激心脏有节奏地舒张和收缩,继而泵血,维持生命。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是窦房结。窦房结有规律发出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递,使心脏收缩和舒张的频率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比较匀速、规律,这也叫窦性心律。
如果窦房结之处的心脏组织,如心房或者心室在窦房结以正常节奏发出电脉冲之前抢先激动,控制心脏的电活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就像抢拍子一样,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
按照起源的部位不同,早搏可分为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三种类型,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房室交界性早搏比较少见。
心跳乱了
不一定是心脏病
偶尔早搏多数人并不会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但频繁的早搏可令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据介绍,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临床上有80%左右的正常人发生过早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有的人经常熬夜加班,有的人还摄入过量的烟、酒、咖啡等,这些刺激也容易引发早搏。“这种偶发性的早搏是不需要治疗的,只要调节好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好。”李北方表示。
对于频发性早搏,可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请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首先要看患者有没有原发病,如心肌炎、心肌梗塞等等。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看早搏的形态,比方说室性早搏如果发生在T波波峰的时候,那就比较危险,因为这表示这个地方的早搏正好发生在心脏收缩与舒张的交替期间,容易引发室速室颤。再者,还要看看早搏是单独出现,还是成对出现。如果早搏单独出现,一般也不需要治疗,如果早搏连续出现3个或者4个以上,那就需要注意了。”李北方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没有心脏病,又没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早搏单独出现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王女士,心电图显示为室性早搏,24小时总心搏次数约为11万次,室性早搏次数为1万多次,由于王女士没有原发性心脏病,早搏不是发生在T峰,又属于单独出现的早搏,所以不需要治疗。
对于需要治疗的早搏,李北方表示也不用过于担心,可通过药物或消融手术来治疗,大部分患者愈后良好。如果早搏是心脏疾病所致,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T波 属于心电图5个波段之一。心脏搏动时产的生物电流,用心电图机从身体特定部位记录下来的电位变化图。T波代表心室复级,也就是心室舒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