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怀念恩师王天太

□天平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情结日渐浓厚,过去的点点滴滴时常浮现脑海,萦入我的梦里。再过几天便是王天太老师的忌日,他就常进入我怀旧的思绪。这个人在我一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用严厉高压的方式,逼我改变了生活的轨迹,使我每每想起他的慈爱和严厉,感恩和思念的情绪就难以控制。虽然他离开我们已近十六年了!

1979年,十六岁的我就读于市第十五中学高二毕业班。这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中学,离我家不到一公里。当时尽管已恢复了高考制度,但山区农村中学参加高考的气氛一点儿也没有,年少的我连高考的意识都没有,混了两年高中,便毕业回家了。

我父亲同生产队长关系不错,没毕业我就和队长说好了,毕业后回生产队放牛。毕业的第二天,我就如愿以偿,直接回家放牛了,每天早出晚归,和其他生产队的同伴一起,上山放牛。放牛的活儿真好,轻松自由,牛任意骑,早晚没人管,把牛赶上山,我们就没事了,虽然中午没饭吃,但山高天阔,任意放纵,好不痛快!

好景不长,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在村里当民办教师的四叔领着十五中的一位老师到俺家,来做我父母和我的工作:十五中要办高考补习班,从本校毕业的学生中选二十个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集中补习后参加明年高考,以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因学校王天太老师的点名,我被选中了,现来做我的工作,让我返校复习。父母通情达理,更知道上学的好处,我一向听父母的话,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离开我心爱的牛群和伙伴,回校复习!

补习班只有十八个人,都是我原来的同学,每天吃住在校,离家几百米也不能回,生活很艰苦,学习也异常紧张,天太老师教语文,任班主任。

原来在学校就知道天太老师以严厉出名,学生谁都怕他。这次他当班主任,领着我们一群志向并不远大而又少不更事的农村孩子,开始了高压下的高考冲刺。

王老师当年五十来岁,正值传道授业的黄金年龄。他行伍出身,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等个子,刚毅方正的脸庞,笔直的身板,常穿一身得体的深色中山服,戴一顶黑色的呢子帽,手拿教案,疾步如风,好一个雷厉风行的军人形象,好一派精谨治学的严师风范!

王老师的严厉果然名不虚传。每天早上五点半,学生必须起床跑操,除非天气极端恶劣和身体患病,任何人不得偷懒。上课准时准点,不能迟到,迟到了不能进教室,只能站等下一节课,挨一顿臭批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必须坐姿端正,专心致志,有违者一根粉笔可能直击你的脑门儿,或者是黑板擦向你飞来。当天的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否则加倍惩罚。该背的课文必须背会,随时提问。王老师讲课有板有眼,嗓门儿大,批评学生时常暴跳如雷,大家都很怕他,更怕完不成作业背不会课文挨批。为了不挨批,我们拼命地学习。

王老师教学很有一套。王老师专教语文,他教学严谨,每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当时我虽不懂什么是教案,但王老师的课从头到尾都跟演戏一样,严谨合拍,恰到好处。他板书工整大方,发音浑厚准确,在当时的农村中学,真是很难得的优秀教师,十里八村很有名。他最拿手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式教学,每次上课必先复习上次的学习内容,且提问学生站起或直接上讲台回答提问。因为方法得当,或许是高压下的努力,尽管基础不好,但我们进步都很快,语文成绩都不错。

王老师对学生像对孩子一样亲。王老师对学生很严厉,但严厉常常是他的表现方式,慈爱才是他真实的内心。王老师爱学生像爱孩子一样,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学生都住校,他家离校仅两公里,为了管好学生、照顾学生,他竟然让师母也随他住校,和我们一样成月不回一次家!那时候的我们家都很穷,生活都很艰苦,喝口开水都是很难的事。王老师每天早晚都要到操场、教室、寝室去检查,谁身体不好了,谁没吃的了,谁穿得太单薄了,他都要去过问解决。他常说,大问题解决不了,谁喝热水可以去他家。我也记不清去王老师家喝过多少水,吃过几次饭,因为王老师和师母都喜欢我!多少年后,提起王老师和师母对我们的好,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回忆起一些细节来,常常几近哽咽。

王老师对我疼爱有加。十五中是我的母校,毕业后回老家放牛是王老师又把我召回的!到校后,王老师对我的关注重于其他同学,我有一点错误,都会遭到比其他同学更严厉的批评,甚至痛骂。每次上课,提问别人,别人可以不会,但到最后,我是必须被提问的,而且是必须会的。如果我答不上来,那将是一场迎头痛批。我应该会,我必须会,我不能不会!我是王老师的得意学生,其他同学都不会了就该我出场了!我敢说,我是受王老师批评最多最严厉的学生,也是让王老师最操心最生气的一个学生!当然,我也是王老师最关心的一个学生!

第二年高考,我们没有辜负母校和王老师的希望,十八个学生,过线十二个,远远高出预期!但是,那一次,我没被录取,原因是十七岁的我,身高一米五一,体重三十六公斤,被怀疑有病。更可悲的是,那一年,我的母校市第十五中学因教育改革并校,学校被取消高中,成了初级中学。

当年高考后的我,在成绩公布后只知道考上了,在别人都领到通知书报到后,才知道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又一次回家了!那年冬天,天太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了第十七中学,仍教高中毕业班语文,送毕业生高考。这个时候,王老师又想到了我,召唤我,我再次收拾行李,投奔王老师,继续被王老师提问,被王老师训斥,惹王老师生气,让王老师疼爱!

1981年高考后,我终于被一所学校录取了。到外地上学和参加工作后,我曾给王老师写信报告学习工作情况,也去看过他,后来也由于年少不懂事,渐渐地联系少了。大约在1993年,有一段时间我突然特别地想老师,特别是想天太老师,当然也有其他老师。记得是1994年春节前,我了解到天太老师退休后和师母在老家住,便骑上摩托车,带着我四岁的儿子,准备了礼物,怀着渴望的心情,去看望我亲爱的王老师。

那一次的拜见,让我终生难忘。我把车停在老师家院门外,进院门就大喊王老师,没想到几年没见了,王老师在屋里竟一听就听出我的声音,而且脱口而出:小天来了!小天来了!这声音应该太熟了,应该早来了,是学生的声音,是孩子的声音!进屋后,王老师一把拉住我,看了又看,问这问那,非常亲切,像久别的父亲见了儿子。我也毫不拘束,跟王老师和师母进行了交流汇报,王老师仍像以前那样,教育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看到老师和师母身体都那么好,那么和蔼可亲,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幸福!

后来,我又见过王老师两面。然而,1999年12月29日,在那极其寒冷的冬天,噩耗传来,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病故了!听到这不幸的消息,许多同学双眼含泪,转告丧讯。王老师德高望重,受人爱戴,是大家共知的。王老师在老家安葬的那天,乡亲们赶来了,十里八村的学生家长赶来了,他生前的战友同事领导赶来了,听到消息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的低声诉说,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失声痛哭,有的默默无语。我站在老师的灵柩前,抚摸着那漆黑的棺材,泣不成声!老师,恩师,您这一走,我们就永远见不到您了!相见只有在梦中了!“生欲敬而师不在”,深深的遗憾和自责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离开王老师快十六年了,但王老师的音容从未从我心中消减,受王老师教育培养的点点滴滴时常在眼前浮现,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越发浓重!王老师,再过几天,就是您逝世十六年的忌日,我知道您就安息在家乡的土地上,多少次想跪拜在您的脚下,向您倾诉,向您感恩!

王老师,感谢您的插柳之恩!那个时代的我,年少无知,不知道学习,是你把我叫回了课堂,使我有了参加高考的可能!第一次高考受挫后,在我又一次迷茫之际,是您又把我叫到您身边,使我再次鼓起勇气,向考场迈进!如果不是您,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如果不是您,我肯定就不再上学了,肯定要比现在无知,无知的后果我不敢想象!

王老师,感谢您的严管厚爱!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也不是一个自觉的人,是您的严厉使我产生了敬畏,是您的训斥使我不敢偷懒,是您的提问使我不敢不会,是您的关爱使我得以成长,是您的鼓励使我敢于前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您的管教,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老师,感谢您的教育培养!认识您前,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认识您后,是您教我咬文嚼字,给我灌输了知识;是您逼我起早贪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是您逼我上台讲解,会上演讲,养成了敢在人前说话的性格;是您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成了我日后效仿的楷模;是您心在学生,爱生如子的好风格,引导我培养了忠诚善良的个人品质!王老师,所有这些,都是您留给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老师,请原谅我的不懂事!参加工作伊始,曾看望您,后来没能坚持,是学生的不好,是学生的不敬,是学生的不孝!什么工作忙,那都是自欺欺人的理由!是您培养了我,我却没能经常去看你,想起来深感愧疚。后来去看您,您是那么的亲切,丝毫没有责怪学生,完全没有了老师的威严,所有的都是和蔼可亲,爱生如子!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最美的老师!

王老师,您离开我们快十六年了,多少次想见您,却只能在梦中!今天写这篇文章,也是眼含热泪,思绪万千,总觉得不足以表达对您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但可以告慰您的是,在离开您的十几年里,我时刻没忘记您的栽培之恩,时刻没忘记您的谆谆教导,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没有给您和母校丢脸!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为是您和母校的学生而自豪!王老师,我爱我的母校,您的学生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