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战略支援部队是什么样的力量?
揭秘新成立的解放军三大机构
2016-01-04 03:47:5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2015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同志们、向全军部队致以热烈祝贺,强调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大机构主要领导亮相
2015年12月31日下午4时,成立大会开始,全场高唱国歌。仪仗礼兵护卫着鲜艳军旗,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军旗郑重授予陆军司令员李作成、政治委员刘雷,火箭军司令员魏凤和、政治委员王家胜,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高津、政治委员刘福连。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主要领导,军容严整、精神抖擞,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军旗。全场官兵向军旗敬礼。
授旗仪式后,习近平致训词。他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为什么要成立陆军领导机构?
加快向全域作战型转变
习近平强调,陆军是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历史悠久,敢打善战,战功卓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军全体官兵要弘扬陆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适应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的深刻变化,探索陆军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领导管理,优化力量结构和部队编成,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火箭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
战略威慑核心力量
习近平强调,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是什么样的力量?
新型作战力量
习近平强调,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战略支援部队全体官兵要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刘雷、王家胜、刘福连分别代表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发言,一致表示,坚决贯彻习主席训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牢记职责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带领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2020年前
军改目标时间表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以下是《意见》摘要。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向打仗聚焦
■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体系设计
■坚持法治思维 ■坚持积极稳妥
总体目标
●2016年 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
●2017年至2020年 对相关领域改革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持续推进各领域改革。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2020年前 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主要任务
《意见》明确了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部队编成、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政策制度、军民融合发展、武装警察部队指挥管理体制和力量结构、军事法治体系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领导管理体制
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军委机关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调整归并同类相近职能,减少领导层级,精简编制员额和直属单位。
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军队规模结构
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230万逐步减至200万。优化军种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压减军官岗位。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
军事法治体系
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创新纪检监察体制和巡视制度,完善审计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专家解读
军事专家赵小卓、楼耀亮1月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意见》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意见》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这轮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军事专家赵小卓说。“规定要求,既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任务、不同部门的职能,也有利于统一全军官兵思想,凝聚共识。”
“从《意见》给出的时间表和步骤来看,自上而下,是本轮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军事专家楼耀亮说,本轮改革是体系设计,把改革目标、任务、甚至时间表向外界公开,本身就是一种自信、透明的体现。
减少指挥层级、
提升指挥效果
《意见》对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机制有着全新的表述。如,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等等。
“结构决定功能。这些全新的表述体现着军队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更加适应联合作战发展需求,向打仗聚焦。”赵小卓说,比如,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就是减少了指挥层级、提升了指挥效果。专司主营,体现的就是将行政管理建设与指挥相对分离,使部队建设更加正规、指挥决策更加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