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努力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浚县县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1月22日,浚县召开了县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回顾了2015年的经济工作和“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动员全县上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凝神聚力,加压奋进,为加快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75.6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6.01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5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0元,同比增长9.9%。

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有在建项目102个,年产4500吨大豆纤维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兴盛旺海年产8000吨休闲食品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到位省外资金45.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1家,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鹤集团、益民面业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浚县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智慧园区试点。

农业优势凸显。全年新建高标准粮田10.3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04.7万吨,实现“十三连增”。总投资6亿元的王庄高效农业生态园初具形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优质粮产区5万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初步实现套合管理。

第三产业提速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9.3%。浚县再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城保护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东城门、南城门、县衙等项目主体完工,北城墙复建、西大街立面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特色商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入驻企业32家。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率达到40.5%。开工建设11条城市道路,城区建成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新镇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王庄镇被确定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镇建设典范。鹤浚快速通道等项目主体完工;建成农村公路158.7公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财政补助等标准持续提高、全部落实,城镇居民大病救助保险正式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全面启动。全年绿化造林3.2万亩。

改革创新,认真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

贯彻五大理念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

  ●把协调作为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新格局。

  ●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支撑项目。

  ●把共享作为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认真实施民生工程、民生项目,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努力把浚县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中原现代智能家居之都。

  ●以建设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切实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积极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努力让浚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新城和古城两大板块,统筹抓好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重点抓好7项工作

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建设更高水平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为总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迎接新挑战,持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四项提升工程,全力破解两大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1.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新态势

围绕绿色食品、现代家居、现代服务业,力争在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集群化链式转移承接上取得新突破。

  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40个以上、竣工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2.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升工程

围绕古城、古运河、古粮仓“三古”和儒释道“三教”,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城。

  开工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北城门等12个项目,加快推进大运河博物馆及周边环境整治、黎阳仓保护展示、浮丘山南部环境整治等工程。

  重点推进西大街商业街等传统街区建设,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以石雕、泥塑为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物流园区建设,确保2016年底新增1家3A级物流企业。

  推动“互联网+”与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重点扶持“中鹤集团互联网+精准农业”“聆海集团互联网+智能家居”等项目。

3.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

围绕绿色食品、现代家居两个主导产业,加快实施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两个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调理快餐、休闲饮品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0亿元。

  重点发展智能家居、环保门窗、整体厨卫三大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重点扶持聆海集团、贝迪塑业、麦得隆食品等企业,力争将聆海家居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现代家居生产基地,将贝迪塑业打造成全国最优、中原最大的高端门窗制造基地,将麦得隆食品打造成全省知名的烘焙食品生产基地。

  加快食品标准厂房、家居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智慧绿色生态园区建设。

4.加快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促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鹤浚快速通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一区一带”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新建高标准粮田12万亩,努力打造全省样板、全国典型。力争小麦、玉米平均亩产继续保持全国单产领先水平。重点扶持5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5.加快实施城乡建设提升工程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全县60%以上的村庄建成达标村、20%以上的村庄建成示范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白寺乡白寺村、善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

  投资6974万元,完成133.4公里的乡村道路建设任务。确保12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客车、30辆鹤浚BRT快速公交车6月底前投入使用。

  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等改革,加快王庄镇、善堂镇、新镇镇3个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步伐。

6.全力破解改革创新难题

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农业科技园区与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工作,启动王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任务。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围绕食品、家居、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快建立一批创新创业高端平台。确保2016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依法规范和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供地率和投资强度。

7.全力破解民生保障难题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完成3408人减贫任务。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确保总投资1551万元的4所幼儿园年底完工。加快卫溪小学、黎阳小学、浚州小学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装修和搬迁工作。积极推进中医康复医院、华兰生物单采血浆站等项目建设。

  完成植树造林2.65万亩,荒山荒坡森林抚育3.2万亩;努力把鹤浚快速通道打造成一流的生态观光带。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效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