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山城区“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助2100多人脱贫

本报讯 近年来,山城区以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为目标,以实施精准扶贫为主要抓手,采取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整村推进、机制创新等措施,实现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0余万元,实施了一批扶贫开发工程,使辖区2175人实现了脱贫。

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吸纳贫困人口1000多人

山城区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食用菌、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在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和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群众联营结合、反租倒包等措施积极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和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28家,吸纳贫困村人口就业1000人以上。他们还结合石林工业集聚区建设,通过政府搭桥开展企业用工对接活动,帮助辖区8个贫困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培训贫困人员600余人次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山城区针对辖区贫困人员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情况,在大力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强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引进推广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困难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于培训贫困人口,培训人员600余人次,先后实施了宋沟村红薯种植、李古道村小杂粮种植等科技扶贫项目,累计引进推广高产小麦、玉米新品种7个。

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受益群众5700余户

山城区按照“政府引导、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统筹使用财政、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快完善扶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十二五”时期,山城区累计为全区5700余户困难群众实施危旧房改造,完成了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硬化村内道路23公里,修建休闲广场3处。

全区贫困人口实现一户一卡

山城区出台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实现了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两个全覆盖。

  与此同时,山城区还通过推行财政扶贫资金区级报账制度、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制度等,在规范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了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户投入为主体、行业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为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该区通过搞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全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现一户一卡,做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彭葳)